第808章 别跟我谈困难,连有没有人反对我都懒得问(第2/3页)

规模比较大的就是这些产业。

跟张建民等人合作的收录音机,在苏联反而没太大市场。

人家也生产呢。

就是款式什么的不太好。

相对来说,订单就少了很多。

目前收录音机厂的产量,这点订单并没问题。

普通话,宋瑶还勉强能听懂。

方言她就只能抓瞎了。

看着众人表情各异,刘春来也在不断回答。

说什么,一句都听不懂。

只能满脸无奈地看着刘春来,或是看着郑倩。

郑倩一个香江来的,能听懂方言?

刘春来看着宋瑶,这女人,比起郑倩,差多了。

看看人家郑倩。

听不懂,也装着能听懂一样。

“跟你们强调了多少次?在所有人员开会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难道你们跟香江来的技术人员也用方言交流?中苏贸易由宋瑶同志负责,你们说方言,她都听不懂,怎么负责?”

众人都不吭声。

总觉得说普通话太别扭了。

宋瑶一脸尴尬。

没法交流啊。

“其实,与卫生巾相比,其他产业的问题都不大。”郑倩一脸严肃地站了起来。

带着粤语腔的夹生普通话。

倒是能让人听懂。

“老板,不是我们不想做。目前国内市场的供应都跟不上。国内已出现不少跟我们竞争的厂家,尤其是我们在一些大城市投入广告打开市场后,更多人投资都从外面引进生产线……虽然目前尚未出现规模比较大的竞争对手,大多数的厂家只是一、两条生产线……一旦咱们把产能向苏联贸易倾斜,那么国内市场我们辛苦打开的局面,就是给他人做了嫁衣……”

卫生巾的产能,郑倩比谁都清楚。

生产线等,都是她负责谈判引进。

前面谈的五十条,都没有交付完成。

继续订购,短时间内也难以形成产能。

而且快速扩张,很容易出问题。

刘春来现在让她负责的只是南方市场跟国际贸易,可未来,她是整个卫生巾产业的负责人。

要不然,她也不会因为感激,把宋瑶安排到刘春来身边。

按宋瑶介绍,合同上交付给苏联市场的数量,再增加50条生产线都不够。

国内市场,这50条都没法满足。

哪来那么多资金?

宋瑶不停猜测刘春来的底气在哪里。

按理,刘春来应该清楚自己旗下产业的产能极限。

跟苏联谈时,数量都是刘春来制定,宋瑶只负责谈判,在同样供应的情况下,确保苏联人支付更多。

可如今,这些交付给苏联人换来更大好处的产品数量。

几乎遭到所有人的质疑跟反对。

合同上需要交付的,刘春来如何保障供应?

边境贸易肯定没国内市场重要。

国内都无法立足,在国际上搞得再大也没多大用。

宋瑶觉得自己是没办法解决这问题的。

刘春来面对这些,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脸上表情都没丝毫变化。

她需要了解刘春来如何解决。

刘春来看着众人。

脸色依然平静。

手指轻轻地在办公桌上敲着。

“叩~叩~叩~”

不大的声音响起。

整个会议室变得安静起来。

所有人都看着刘春来。

知道他要告诉大家怎么干了。

掏出小本子记好就是了。

懒得去浪费脑细胞。

“我知道大家担忧什么。我同样也了解各厂情况。机会摆在眼前,如果没抓住,最终只会被市场淘汰!”

刘春来一脸严肃。

“当初跟刘俊华之间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为什么刘俊华失败!如果不是我们反应快,服装产业还有吗?”

刘春来轻轻地问着众人。

没人敢看他眼神。

“不要跟我谈什么产能跟不上。效益好的厂,几家产能足的?我不知道产能么?市场订单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关键。短期快速扩大市场规模,把所有资金跟精力集中到上面,我不管有困难有多大,我只要求按期交付!该扩产的扩产,该找配套的配套!如果什么都让我来解决,要你们干什么?”

刘春来一脸霸气。

根本不容任何人拒绝。

对于这些领导干部们的态度,他很恼火。

倒不是非得当着宋瑶的面来彰显自己的权利。

都特么的不动脑子。

有问题,就老板解决。

陈锋看着刘春来,一脸无奈。

“董事长,咱们这个不是有人、有钱就能解决的……”

“有什么不能解决?我现在要数量。不一定非得全部自己生产,只需组装出来保证质量就行。可以跟康力那边沟通,让他们加大各种核心配件供应……如果他们也供应不上,不是长虹厂,把利润分给他们一部分,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