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全国第一所村办综合性职业培训学校(第2/3页)

刘春来不想刘福旺缠着自己。

“好主意!老子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参观农业生产的,收三十;参观工厂,一个工厂三十……”

刘支书很快就兴奋地去找人一起完善起方案来。

刘春来见他走了,也没多想,又开始埋头忙碌起来。

“刘福旺估计气得不行!”

严劲松得了县里的通知,明天又有一批干部来参观学习,眼睛都笑眯了。

他们也乐意看到眼前的情况。

来镇上参观学习的人越多,对于镇的名声有着越大的好处。

尤其是来参观学习的,那都是各个乡镇干部以及大队干部,很多都是认识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来,自带干粮!

不需要公社出钱接待。

幸福公社本来就没钱。

“严书记,我觉得刘支书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县里肯定是知道他们招待所收费的问题,这一直都自带干粮,刘福旺那种大雁飞过都得拔根毛的人,会憋屈地受着?”

马文浩有些担忧。

接待工作必须做好。

县里其实也清楚,葫芦村的模式,不容易复制。

不过葫芦村的农业种植、养殖开始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这就值得全县学习。

要是其他地方也跟着学习,因地制宜,到时候,也搞一些项目,哪怕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功,这对全县经济发展,都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他能有什么办法?县里组织干部参观学习,干部自带干粮,各乡镇公社自己掏车费呢!”

严劲松无所谓地说道。

对他来说,乐于见到这样的状态。

反正参观学习,也不需要太久。

一天就足够了。

马文浩还想说什么,看着严劲松的不愿意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也就不再说这话题,“严书记,咱们公社已经乡改镇,中心学校是不是应该扩建一下?尤其是把小学跟中学分开……最好是能办高中,成绩好的考大学中专,不好的呢,就直接送到工厂里当储备干部或是培训技术……”

马文浩野心显然不小。

严劲松本来已经退了。

厚着脸皮跑到县里去找许书记跟吕县长,要多干一任。

目前县里本来就缺干部,加上严劲松没退休,就不用发退休工资,还得多发一个科级干部的工资。

“这个该搞!但是得找教育局啊。”严劲松手上夹着烟,认真地点头,“咱们好歹也是一个镇。而且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己培训,要好很多,最好是再成立一个技术培训学校……对了,刘春来他们不是都在搞托儿所跟村小嘛……”

严书记那是巴不得由镇上建立一所大学的。

随着整个镇上的工厂越来越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就变得更庞大。

等着分配?

根本没可能。

中专生都很少有。

“那我跟彭校长研究一下,到时候再找你汇报?”马文浩问严劲松。

严劲松看着他,“小马啊,咱们一起搭班子也好几年了,也算是了解对方了……这种事情,本来就应该你这个镇长去张罗的……”

马文浩跟自己通气,不是为了寻求自己的意见。

只是为了表示对自己的尊重,避免自己扯后腿。

严劲松有些无语。

马文浩这人不错,就是有些太那啥了。

“我们希望能以刘春来那个职业培训中心为基础……”马文浩说明了真实意图。

“放心,我去找他。”严劲松拍着胸脯保证。

对于严书记如此说,马文浩只是笑笑,也没有再多表示。

严劲松直接去了葫芦村。

“办职业培训学校?这是好事啊!要真那样,我们就不用一直为缺人而闹心了。”刘春来对这个是支持的。

不是他没想法。

真的要办学校,他们一个大队肯定是不合适的。

“你们不是有个培训中心嘛,到时候咱们就直接以这个为基础,从县里要一批老师,以工厂为实习厂,先学一些基础理论……”

严劲松说道。

“这没问题啊。”

“先期就放在你们村小?你说你一个村办小学,修那么多的教室干啥!”

“那不行。这可不只是我们的村小,也是给整个大队所有社员进行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学习的……再说了,我们还有托儿所、幼儿园……毕竟,我们大队里,大多数人都安排了工作……”

刘春来摇头。

他是不会同意的。

除非,那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前面挂“葫芦村”的前缀。

镇上会同意么?

显然是不会的。

“你……”严劲松气得直哆嗦,“连我们幸福镇的招牌都不合适呢!怎么也得挂在县里……”

“那不管。县里本来就有师范,这两年不是开设了不少的专业嘛……”刘春来无所谓,“反正不挂我们大队的招牌,那肯定是别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