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该派干部去沿海考察学习了(第2/2页)

到了县城,首先找吕红涛。

“误诊?这下好了!”吕红涛一脸高兴,“他家里的事情……”

“他坑我不说,连我三妹也坑!哪里还有心情帮他搞这些?”刘春来没好气地说道。

吕红涛看着刘春来,嘴角动了动,什么都没说。

主意是他出的。

出面的却是许书记。

看着刘春来如此激烈的反应,吕县长觉得,这事情,还是应该烂在肚子里。

“卫生巾生产线如何了?如果能确定,我们后面就可以依托这个产业做一些布局……”吕县长转移了话题。

谈正事才能让自己没有愧疚感。

“生产线的供货渠道找到了,价格也不贵。不过目前,我需要人来运作这个……十条生产线肯定是不够的,而且一直进口原材料,利润都被国外供应商拿走了……”

刘春来脸上很是严肃。

吕红涛知道他的想法。

不由苦笑。

“饭得一口口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的,反而容易被噎着。现在不管是县里还是投资公司,都已经拿不出钱了,我觉得还是先稳妥一点,缓慢一点,如同彩电厂,路子就是对的……”

彩电厂,先组装,获得利益后,再逐步开始建立配套产业。

研发只要跟上,就没问题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配套这块,得县里自己出钱……”

刘春来的目的就是这个。

他不可能全部出钱。

卫生巾这东西,不是什么战略物资。

以前女性同志没有用过这东西,也没有啥。

不会在国际上受到制裁。

之所以想要有配套,就是为了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县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吕红涛有些为难,“临江纺织厂等都已经承包给你们了……”

“可以中止合同,我把纺织厂还给县里。”刘春来说道。

吕红涛顿时急了:“我可没那个意思。当初合同可是签了十年!要是中止合同,别人不得说咱们县里言而无信?谁还敢来投资?”

开玩笑呢,刘春来不承包了,临江纺织厂基本上又得走回老路。

为了自己脑袋上的头发,吕红涛也不愿意的。

何况,临江纺织厂都是给春雨下属的制衣厂供应原材料。

“到时候再看吧,既然要做产业基地,抽空我跟其他几个县的领导干部商量一下。”

刘春来不再说这事情。

把这次出去的见闻说了一下,也说了会加大天府机械厂的投资。

“你们不是在制造汽车吗?到时候这家厂的业务太杂了……”

吕红涛可不希望刘春来把几个厂还给县里。

按照目前的发展,天府机械厂的发展前景,比其他纺织厂等都要大很多。

现在属于承包期,刘春来投资的不少。

县里没有资金投入,所有的钱都拿来搞基础配套建设了。

至于承包期结束的问题,许志强跟吕红涛等人也研究过多次——对厂子进行股份制改革,不仅符合国家政策,也能把四大队跟天府机械厂绑定。

县里不用出钱,每年等着分钱就好。

何乐而不为?

“分一个厂子出去。”刘春来试探着吕红涛的反应。

吕红涛倒有些意外,“这也不错。县里多一些设备制造企业,对配套厂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刘春来以前是不愿意搞这些需要技术跟资金不小的制造业的。

“吕县长,这次出去,对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只是我们大队,或是我个人为了赚钱,搞这些产业,一点都不赚钱,而且投资不少……”刘春来叹了口气,“可咱们县里要发展成为工业县,拥有完善的配套,就必须得搞这些!这次在义乌那边,我遇到一个生产铜扣跟金属扣子的小厂,他们生产的铜扣,每一粒利润只有三厘,售价比我们原本的低了40%……”

“怎么差距这么大!”吕红涛瞪大了眼睛。

刘春来苦笑着把自己了解到的说了。

他之前知道的时候,也是这样震惊的。

“看来,咱们要走的路子还很长。等许书记回来,县里安排一批干部到沿海去考察学习……”

吕红涛的脸上也变得严肃了。

要想发展,就必须学习别人的经验。

刘春来自然知道。

县里怎么干,他不管。

只要县里能有配套他们的厂子就可以。

跟其他几个县联合发展,也就是为了让他们投资各种不赚钱的基础产业。

吕红涛也看到了这里面的机会。

厂子只要建立起来,将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富裕的劳动力转换成产业工人。

发展起来后,就会对周边的人才、资金形成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