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走,看大热闹去(第2/3页)

连黎钰都觉得刘春来这些太过浪费。

一般情况下,生活的废水,都是自己排放到河里……

每次路过,青杠梁的工地,都会有新的变化。

即使现在,同样也是有着不少人在工地上忙碌。

没有工程机械,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着人力来。

“青杠梁这里,得建多大一座厂。”刘八爷有些日子没有过来,看到这块庞大的平地,感慨不已,“自古以来,这边因为都是石头,两边也大多数都是石谷子,开荒出来的地也种植不了几年……”

当年老刘家还是大地主的时候,也打过这区域的主意。

开荒后没两年,收成就不好了。

后来又废弃了。

集体生产的时候,刘福旺同样也带着人把长着荒草的区域给开垦了出来,同山上的石谷子地一样,也是没有啥收成。

哪怕前面就是河临塘,从河里挑水上来也是不现实的。

“这不够,估计到了后面,连家具厂都摆不下。”刘春来看着这片区域,摇头叹息。

看起来大,平整的地,最长也不过两百米,最大宽度也只有七八十米。

抛开转运的公路,两边跟边缘的安全距离,最多修建两个车间。

刘八爷是没见过庞大厂房,所以才感慨。

“家具厂这里么大都摆不下?那得多大?”刘八爷震惊不已,“不过,青杠梁到河临塘的包你惯湾,如果……”

“八祖祖,那可是坟地!”刘九娃吓了一大跳,急忙提醒刘八爷。

农村里,挖绝户坟,那是比踹寡妇门还让人痛心的。

刘八爷不是这样的人啊。

“这是曹梁两家的祖坟地,之前整个家族,在八大王入川的时候,全部都被杀光了……几百年了……”刘八爷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刘春来也意外。

“包你惯湾以前不是埋葬夭折孩子跟年轻人的地方吗?”

所谓的包你惯,就是周围人希望那些夭折的孩子跟年轻遭横祸惨死的人埋葬在这里能够安宁,不作恶啥的。

哪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医疗条件太差,很多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或是在成长过程夭折,甚至有产妇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

那些人都被埋葬在这里。

连一些外姓,不足四十岁去世,是进不了祖坟地的。

记忆中,农村各种凶传不少,刘春来小时候跟一群孩子经常在这地方玩,也没见到鬼啥的。

“要想修通个环绕整个大队的路,就必须从包你惯湾通过。这事情,春来不能做,我来。”刘八爷说道。

刘春来没想到老头是这个意思。

这或许就是刘八爷那些黄金的来源?

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啊。

古人有用各种金银财宝陪葬的习俗,可动不动就是十多公斤黄金,这得挖多少坟?

刘八爷可不知道刘春来心中是这样的想法。

要是知道,非得用手中的筒烟竿敲他龟儿子脑壳不可。

“对,有些墓碑还能看到一些。以前这方圆几十里,都是这两家的……”

刘八爷怎么知道的,刘春来是不晓得的。

反正老刘家发展到这程度,用了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刘春来对于这事儿,倒不是太在意。

青杠梁外面直接是石谷子悬崖,只有一条小路,沿着河修都无法修成两车道的标准。

规划的道路,确实是要通过青杠梁。

要伤几座古坟。

这年头,这种坟,到处都是。

刘八爷是否出面,刘春来都觉得不重要。

不过既然老头提醒了,还真得认真考虑这事情。

一路聊着,很快就到了公社。

刘春来没想到,公社里一大早就聚集了这么多人。

平时当场天都看不到这么多人。

眼熟的很多,都是他四大队的。

不眼熟的更多,那都是其他大队的。

不就是推土机推路?

有啥热闹好看的?

看着刘春来过来,不少人纷纷笑着打招呼。

刘春来没有发现停在农技站的推土机,跟着人群,发现居然到了粮站外面。

整个公社,除了学校有个广场,粮站外面有着一个庞大的晒坝,每年交粮时候,粮食不够干的,直接就在晒坝里晒了然后交给粮站。

这会儿,在粮站的晒坝上,已经搭起了一个小台子。

台子前面,好家伙!

旌旗招展,锣鼓还没喧天。

不过旗台前,一面直径起码有一米五的大鼓,摆在了旁边。

穿着无袖褂子的严劲松,今天仿佛不当书记了,摇身一变成了鼓手。

刘春来一阵懵逼。

燕山寺上面的路,都已经修了将近一公里的长度,虽然很多地方还在码保坎,那也是动工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