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自己山寨自己的产品(第2/3页)

“你弄的?”

“冯松涛弄的。他在那边招了不少人……”

赵玉军把冯松涛在汉口搞的事情向刘春来介绍了一番。

“那套家具还没卖出去?”刘春来有些无语。

这都多久了?

“定价一千二,不讲价!不过,他找了一个厂,专门仿制生产,一套只要480块……卖了100多套了。这次回来,让我给带了3万回来,刚才看到车,忘记给你了……”

刘春来一阵无语。

这特么的都是什么跟什么?

在沪市的杨小乐也是用这样的手法。

“他让我帮着解释一下,价格太贵了,根本没有多少人买得起。但是看的人不少,有家厂,在看到后没两天就开始仿制,准备卖六百……冯松涛找了另外找了一家厂,直接480一套……”

刘春来叹了口气。

跟风!

在国内各企业野蛮成长的年代,这种完全没法杜绝。

很多企业根本不会去自己根据市场来开发产品……

“这也是个办法吧。”刘春来叹了口气。

“他也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是不占领市场,就得被别人占领了。”赵玉军感慨着,“他用的是全友的品牌,取全部都有的意思,就是说,八益卖高价,全友卖中低端……”

刘春来嘴角连续抽搐了好几下。

冯松涛是全友的老板?

这根本就不可能。

虽然也是川内的企业……

巧合太多了。

多得人都没法接受。

“行了,先找人把这些设备搬下来吧。”刘春来觉得,确实应该安排几个人在县城里负责这些事情。

可他没人可用!

直接就让码头的人去联系运输公司,找人帮着把这些设备给下下来,运到供销社的仓库。

之前堆满的黄麻,在临江纺织厂的全力开工下,每天都在减少着。

“谈妥了?”

刘春来返回的时候,吕红涛跟苗仕林几人谈得正高兴。

“红杉厂35%的订单,你看如何?”苗仕林问刘春来。

刘春来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膀,“那行,一会儿就给刘志强拍电报。”

“我们准备下午去市里,你这车得借给我们,然后再去省里……”吃饭的时候,许志强说道,“对了,一会儿你去照相馆照个相,我们带底片走,给你办好护照……”

“这一条龙服务?”刘春来有些意外,“边防证也给办一下,到时候说不定要去特区跟香江呢。”

去特区那边,得有边防证。

“都会给你办,你这边做好准备,到时候审批通过了就得建厂。还有,你那收录机厂,真不考虑放到县里?我们可以把县里的大礼堂腾出来。”

许志强问刘春来。

刘春来直摇头,“下半年各种会议多,到时候在哪里开会?人员过来,先得研究产品,另外还得培训人员。”

饭后,许志强把刘春来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订单虽然多,那也生产不了多久……”

被红杉纺织厂弄走35%的订单,许书记心里很不舒服。

他们的缝纫机更多。

要不了多久,生产完了,就麻烦了。

“放心,还有更多的订单。”刘春来叹了口气,“正好苗局长在这边,跟他谈谈,从那边调集一批其他的布料……”

原本杨小乐发电报给刘春来,说了他们在那边直接寻求别的布料,直接找代工厂生产,刘春来还觉得杨小乐这人太有主见,很可能将来就会出问题。

所以这些天一直没有给答复。

就连目前的生产的,也在犹豫是否安排一批运输到沪市。

当冯松涛也选择了这样,就让他不得不在这方面去反省自己的问题所在。

自己山寨自己的产品,看起来让人不可思议。

认真去思考这个年代的市场特性,要想快速发展壮大,这反而是最好的方式所在。

一批做高端,更追求质量跟用料等。

另外一批则是利用他们属于产品开发者的优势,去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扩大销量,增加利润。

“咱们市里也有其他材料的生产厂啊。特别是丝绸的……”许志强不乐意了。

留在市里多好。

“丝绸的不适合,没有合适的款式。”刘春来摇头。

他理解许志强的想法。

什么都留在这边,给整个果城市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可刘春来不这样想。

反正船要往山城走,返回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起来。

在这事情上,许志强也没多说。

“棉布跟化纤材料的布匹?这没问题啊。我们可以跟纺织局那边协调。”面对刘春来的询问,苗仕林自然不反对,“长丰那边就有棉布以及其他布料的生产……”

“那就麻烦苗局长帮忙调运吧。”刘春来不知道需要多少,这个得让服装厂的王新民等人去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