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6章 盛世文娱,寓教于乐(第2/3页)

没有了这个下蛋的金鸡,太平公主生活虽然仍是光鲜,但财务情况较之旧年已是大大局促,甚至连几十万缗的活钱都凑不出来。

往年戏坊在手,几个月的利润便不止于此,顺便还能带契别的相关产业,譬如旧年在洛阳时圣人教法制作的肥皂之类。现在这些工法都已经流传于世,她也难再享受垄断的暴利。

之前她入苑同太皇太后闲聊时得知,圣人有意让云韶府在大明宫外苑建造大戏坊,内苑音声人并民间伶乐驻场演出,民众们都可以前往欣赏。今次世博会之所以将织造园等人气展园设在东外苑,就是为了引流造势。

这祖孙俩打得好算盘,干掉了自己的产业然后由内苑经营,连这些风月利润都不放过。太平公主得知此事后自然是愤懑有加,但偏偏自己理亏在先,也不敢开口争取插上一手。

当然太平公主认为圣人是贪求这些风月暴利,也是狭计了。圣人之所以要开发东外苑,除了让城池东北更热闹、妻儿住在入苑坊更舒心之外,同样也有普施教化的意思。

长安城常住人口早已经超过百万,如此规模的人口聚居,除了衣食等基本物质需求满足之外,想要长治久安,文娱上的精神需求也要有所注意。

如今民间诸坊旬日间都有社戏上演,除了消遣娱乐之外,对意识形态的建造与影响效果也是极大。民众们对于繁琐的礼制教化接受度并不够高,可是对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则热情高涨。

圣人得势之前便主持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内教坊云韶府,再加上有着后世的记忆,对文娱之类传播国家价值取舍与意识形态的利器自然不会忽略。

艺术不该是权门富户所垄断的奢靡消遣,而是应该面向大众、贴近大众,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塑造。

特别是在当下长安商贸繁荣、民情渐有浮躁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措施也需要推动起来。

一如朝廷每年都要在元宵节放开宵禁、上巳日开放曲江池等皇苑,供民众们游赏娱乐。这对社会活力的维持都是惠而不费的良策,更何况云韶府大戏坊一旦建成开放,便会成为皇家私库重要财源,充盈用度,还能削减内苑供养音声人的开销。

除了大戏坊之外,圣人还打算在外苑开设一个庞大的马球场,组织马球联赛,激发民间相关的热情。

作为后世来客,李潼经受各种娱乐方式的熏陶,对于多数唐人的娱乐形式其实并不怎么感冒。哪怕让人痴迷不已的燕乐戏曲,他的参与感也谈不上有多强,目的也并不纯粹。

但是对于马球这一项运动,他是真的喜爱,这当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技巧与激烈的竞技性,实在是让人如痴如醉。李潼对此虽然没有痴爱到荒废国事,但偶尔闲暇时也常常邀人对阵,乐此不疲。

大唐民风尚武尚勇,推广马球运动在接受度上问题不大,真正有所困扰的还是成本问题。单单参与者必须要有一匹良马,就足以难倒大多数的时人。

虽然由于青海大战的缘故,长安马价变得低廉,但想要精养一匹良马,仍是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的支出。更不要说除了关中河洛等有限地区之外,如今大唐诸外州民众多数还在温饱线挣扎,更加难以大笔投入于马球这种无益生计的运动中。

高昂的成本,让马球这项运动注定只能成为少数人的奢侈游戏,顶多是在军中有规模的推广开,并不能成为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民游戏,除非各地官府财政进行补贴推广。

但用官府财政进行补贴,所投入的成本限定在怎样一个额度,相应的投入在其他方面获得的回报能不能够超过推广马球,仍是一个需要商榷讨论的问题。

如果不由官府推广,而是引入民间的资本进行商业化的运作,又该建立起怎样的监管制度?

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李潼近日也在同枢密院诸官佐们进行商讨。普遍的意见还是先进行有限的尝试,在关内诸州试点推广,以各州团练为主体,提供马匹与场地,选募健力擅骑之人,作为军戏训练的项目之一。

至于民间的乡社,眼下既覆及不到,同时也不宜将大量的良马放养于民间。

朝廷如此郑重其事的讨论一种运动游戏的推广,看似有些好笑,但内里也有着很深刻的含义。

大唐疆域辽阔,诸边防务颇为沉重,赶上开边进取之年,兵力的投入便更大。虽然眼下朝廷已经从府兵制顺利过渡到了募兵制,地方上也陆续建立起团练招讨的基础武力组织,但若想维持长久有序的发展,合格的优质兵源仍是一个颇多限制的问题。

大唐虽然民风勇健,但好逸恶劳也是人之天性,随着生产力恢复起来,民生日渐殷实,对于戎行开边还能否保持高昂的热情,这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