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7章 壮烈割舍,清白事唐(第3/8页)

只不过眼下大唐将要重新统治青海,对于当地土羌势必不能完全的赶尽杀绝。不要说他们这些过境的强龙,哪怕是统治青海几百年的吐谷浑,走的也是积极与西羌合流的统治路线。

羌人木卯部实力不小,在大唐军方情报中也是挂上号的土著势力,特别李祎回报其部势力又有增长,郭知运这个前锋主将也难以决定该要如何处断,索性便与刚才的军务汇总起来,准备一同报给后方,交由圣人进行决断是否接纳其部。

至于那个跟随李祎一同返回的木卯部族女,郭知运是不打算接见。他们这些老河源军对羌人本就存有成见,对于有名有姓的羌人势力则就更加的厌恶。

不过莫离驿大营的信使还没有派遣出发,后方鄯州大军本部已经有专使抵达。

“前锋先行月余,将军等想是着功甚巨啊!”

作为鄯州方面圣人特遣的使者,郭元振率队来到莫离驿大营外时,望着出迎的郭知运等人笑语说道。

郭知运等人闻言后,神情多多少少都有些尴尬。原本他们也以为自己等人有幸选入前锋部伍之中,能够先一步向青海腹心之地进军,乃是一个难得的建功良机,凭着唐军的战略优势与旺盛的士气,自可势如破竹、斩获首功。

可是当他们出兵之后才发现情况远非如此,面对气势汹汹的唐军,海西方面几乎没有做出什么攻防调度进行抵抗,直属于噶尔家的部伍甚至全面收缩后撤,就连小规模的斥候遭遇摩擦都罕有发生。

前锋部伍出兵月余,正面战场上的斩获微不足道,主要的成果就是收聚了大量的当地土羌部众。虽然这也可以算作战果的一种,但这些土羌部众无论战斗力还是组织力都极为低下,哪怕收聚再多,也实在很难让这些精锐游弈将士们生出什么荣誉感。

作为前锋主将的郭知运,则就更加的叫苦不迭。诸营将士们还只要负责巡狩即可,但他既要处理前锋营务,还要负责给予这些羌人基本的生活物资并进行镇抚,避免他们发生大规模的哗乱。

总而言之,前锋部伍过去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实在是乏善可陈,大悖于他们此前痛快杀贼、壮志拓边的想象。

营外人多眼杂,并不适合长谈事务,一众人返回军中大帐后刚刚坐定,郭知运便有些急不可耐的开口说道:“使君此番入军,可有新的圣意传达?前锋军机如何,前报已经翔实有述,末将才庸、至今难觅转机,诸困已是更加严重……”

郭元振听完郭知运的诉苦后,也叹息说道:“此方情势如何,圣人也是深有所知,今次遣我而来,便是专为解决几桩困扰。”

讲到这里,他又指了指营帐外笑语道:“入营时所见帐幕绵延、羌人聚合,将军等大不必过谦,这已经是一桩弱贼壮我的实功。蕃土更远在西陲,欲于此贼势声张,土人助力不小,今夺其爪牙,来日开战,大益军事啊!”

“末将等所以不敢自夸,只恐当中另有隐情。”

听郭元振言及此节,郭知运神态变得凝重起来:“末将久在赤岭与贼相峙,深知钦陵骄横险恶,绝非束手待毙之贼。今我王师大势西进,贼外无爪牙之张设,内无降走之议论,唯是消沉不动,实在诡异。末将怀疑贼之所以爪牙遗我,一则以此冗我军机、疲我士力,二则示我以弱、骄我军心,只待我军轻率傲慢、进退擅用,再作反复险计……”

郭知运的怀疑是有一定道理的,类似的猜测与讨论在鄯州大本营中也是不乏声音。郭元振听到这里的时候,便正色问道:“将军怀疑这些收抚的羌人之中存在着钦陵布置的人事险计?”

郭知运听到这问题后却摇了摇头:“羌人春秋游徙、生计迫使,本就是时代以来的积俗。如今莫离驿所收聚土羌,多为游离小部,罕有强壮部族。如今海西兵力匮乏,若钦陵果有将这些小部整合驱使之能,是绝不会舍本逐末、置入我方。

末将真正担心的,还是那些本就势大的土羌部族。此诸部自擅地理、惯于狡诈求荣、全无忠义节操,难免会有诈降待时、临阵倒戈之诡变……”

莫离驿所收聚的土羌人口虽然不少,但分属诸多小部,彼此之间或还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成问题,可以说是真正最底层的蛮夷杂胡,想要进行有效的整合组织,没有漫长的时间与苦功,根本就难以做到。虽有数万之众,但唐军真要大开杀戒的话,装备精良的千人足矣。

但那些有组织、有秩序的土羌大部则不同,他们本就是区域中的一方霸主,所图谋的也不仅仅是生存,唐军若要进行招抚接纳,势必要更加的慎重,否则便有可能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