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4章 德祐农本,社稷之福(第2/2页)

这一次西征对陇右农业生产的影响,朝廷自然经过了一番权衡讨论,且给陇边诸州下达了许多保护农业生产的指令。但中央与地方有关政令的拟定与执行,总是存在着隔阂,能不能完全贯彻执行,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李潼也是在看到这座耸立在大营中的华贵营帐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些严重。就算事前朝廷进行了怎样周全妥帖的定计,可是对地方官员来说,既要保证大军征事顺利执行,还要确保治中农桑事务不被耽误,想要两全其美,这绝对是一个极为苛刻的考验。

如果有的地方官员因为圣人亲征的缘故,为了迎合上意而征调苛猛,那么就算朝廷有怎样的安民护耕策略,也只能流于一纸空文。

寻常小民当然也会因为国运昌隆而生出自豪感,可除此之外,他们更关心的当然还是自身的衣食保障。

陇边情势又不同于内陆积储恒有,一旦因为战事的影响而误耕一季,便少不了会有大量民众衣食难继,从而滋生民怨。若是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无论接下来青海此战胜果如何辉煌,陇边的民情局势都会留下一个隐患。

李潼入营之初便因误农之事而重惩兰州刺史段达,就是为了表明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收复青海的战事虽然重要,但陇边的农业生产同样需要保证,避免地方失耕失治的情况发生。

虽然说这一要求对陇边官员们有些苛刻,但话说回来,如果这些官员只能做到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却经受不住这样的考验,没有兼顾两全的变通之计,朝廷又何必重用你们?

当然,李潼也明白,初春之时本就不适合大举对外用兵,无论他态度如何,这一番西征对陇右的农事生产总会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

所以他入境伊始便惩戒陇边官员,这行为就比较类似曹操割发代首,让陇边因战事而耽误农事生产的民众们得有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并表示朝廷对此并不会不闻不问。等到青海战事结束后,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赈济补偿。

陇边这些官员们,包括被剥夺官职的兰州刺史段达,或多或少都能体会到圣人这一行为的深意。而那些胡酋们或是不能领会深意所在,但见圣人刚刚落辇便直接惩罚了一个刺史大员,一时间不免也都惊惧有加,变得更加恭敬谦卑。

处理完这一桩事务之后,李潼便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进入了大帐中。

这座大帐外观已经是奢华惊人,内部的布置同样也不逊色,支撑帐幕的梁柱不乏沉香、檀木等珍贵木料,所摆设的屏架案榻等也都精美有加,完全不逊于两京中的宫殿陈设布置。

当然,在这种威严庄重的场合中,再华丽的陈设也只是背景的点缀,最重要的还是人事的进行。

圣人于大帐中落座之后,群臣并诸方豪酋再作正式进拜,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诸胡部助战情况。虽然在关内时,各方胡酋人马已经汇集了一部分,但这一次胡部助战的主力还在陇右本土以及西域等地。

“圣人天可汗垂治宇宙,不因戎行辛苦,亲运符命西讨不臣,为臣属收复故业,臣虽西土卑贱,亦王命加恩之臣,感此恩泽,如有同沐,召集部伍、聚成甲兵两万,投入陛前,以效犬马之用!”

一名看起来已经颇为苍老、但精神仍然颇为矍铄的胡酋先是入前蹈舞作拜,然后便恭声答道。

大唐羁縻秩序下胡部虽多,但能直接拉出多达两万武装力量的则就非常稀少了。这名老胡酋自不是普通人,正是如今西域势力最大的突骑施首领,名为乌质勒。

听完乌质勒的进奏后,李潼微笑着勉励一番,因其忠勤王事而加其怀化大将军职。

当看到乌质勒动作矫健的蹈舞谢恩时,李潼便又忍不住望向端坐在帐内群臣班席中的郭元振,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当下这个时空中会不会再发生郭元振冻死乌质勒、还去吊唁吃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