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6章 应试不举,断须明志(第2/3页)

圣人针对如今朝中吏治而大发感慨,不过杨执一所想当然没有这样宏观,他请求选择外任,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身利害的考量。

所以对于圣人这一番感言,杨执一只是恭然聆听,直到圣人讲完之后,才又开口说道:“臣所思虑,远不及圣人如此大体。但之所以请任地方,也的确是有感而生。今者天恩垂怜,施眷臣家,家门上下俱感圣意仁德,不弃卑微。

臣家因此再显赫于京中,叙情访故者络绎不绝,大异于往年门庭之冷清。然而臣实在没有长于人情世务的才干,家兄辞世以来,唯以拙谨守于门户之内,追衔兄志、不敢有悖。眼下各种情事纷至沓来,实在难于应付,与其苦守京中、人前露拙,不如循从本分、专情事中……”

听到杨执一这么说,李潼又是一笑,指着对方点头道:“通晓阴阳者、未必能明知本分。唐家创业于关内,并长以此境为国本中枢,此中情义凡所积攒、也是足称深厚。但帝范臣轨、终究不能私情之内一概以论,须知天下百姓不独此中几家,王道疆土也绝非关内一隅。

宗家近年甚至都频有兴继之困,臣家有如何能免衰落之扰?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唯有与时俱进!朕作此言论,也并非薄情寡恩,俗言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但能才取几家便可兴治天下,朕也乐此安逸。

朝廷选礼、社稷之重,先君以来便屡有完善,虽然至今也未称至美,但也是汇集了累代明君能臣们的珠玑之见。人从才门而入,朕自虚席以待,但若想凭恃私情乱我章轨,家法不容、国法也难容啊!朕于此中,尚且难免分寸得失的计较,又哪有从容的尺度施给关内诸家?”

虽然说纳杨喜儿为妃,也是李潼在向世人表达、他愿意与一些旧有的人事达成谅解与和睦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在选任方面就会尺度大开。

他所谓的和解,那是老子不再追究你们的旧劣,你们但凡还有报国之志,那就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政治待遇上对你们和其他人一视同仁,不再进行刻意的压制。

可如果有人觉得他已经志得意满、斗争性有所削弱,又可以尽情的徇私乱法、当一个愉快的米虫,那纯粹是想多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大唐这一副局面,还真的跟高祖李渊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关系,谁又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听到圣人这一番言论,杨执一心中也是暗暗庆幸,觉得自己这个决定没有做错。

他若仍然留恋京畿的繁华而不愿离开,或许有可能凭着这一份亲戚关系荣显于一时,可是关陇时流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情网络,如今早已经成了一摊臭水沟,说不定哪天就会栽在里面。届时可真是华亭鹤唳、讵可闻乎?

在与杨执一谈论了一番吏治与人情相关后,李潼又交代了一下他抵达襄州之后、具体该在哪一方面用功。

如今,以关中为中心、覆及整个天下华夷的一个商贸网络初步形成,想要继续有所发展并加强,那对各个节点的建设也要跟得上。

襄州地处汉水流域,而汉水又勾连着长江,所以这个位置对于关中与山南之间,可谓是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所以杨执一去了襄州之后,也不可以两手一束、不问政务,需要操劳的事情有很多。除了本州的政务之外,也要着重保障汉水这一渠道的畅通,清剿江匪、兴造仓邸、保障物流通畅等等。

一番面授机宜之后,时间已经不早,李潼索性便留杨执一在宫中用餐,并将昭容杨喜儿一并召来,让她同亲人稍话别情。

一场小规格的家宴结束之后,杨执一便告辞出宫、明日便要正式踏上宦游之途。而等到杨执一离开后,房间中气氛不免变得有些暧昧。

圣人没有主动开口,杨喜儿便也没有告辞,低头坐在席中、视线频频向上飘去,似乎在等着圣人将她留下继续练习体技。

而李潼这会儿则半仰榻间,轻啜着茶水消食,过了一会儿之后,杨思勖才又登堂说道:“禀圣人,北都军器监新造一批械物运抵京仓,有司事簿递奏,是否现在批复?”

李潼闻言后便有些不悦的皱了皱眉头,似乎埋怨杨思勖打扰他消食,而杨喜儿也忙不迭起身,低头说道:“军务为重,妾不敢再留此叨扰,且先请辞归苑。”

李潼闻言后,有些惋惜的叹了口气,然后抬手吩咐乐高安排宫官送杨昭容离开。待到杨喜儿离开后,他便换下了见客的袍服,转去紫宸殿后方的射堂里,活动开筋骨、与杨思勖各选劲弓,较量了一番射艺。

久坐之下,筋骨难免僵硬,一壶箭射完后,李潼瞥了一眼因为上射头筹而想乐又不敢乐的杨思勖,哼哼说道:“杨某军技精熟,竟胜于我,把你留在宫中做奴婢使用,倒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