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0章 西归祭祖,开元启新(第2/6页)

听到这张大年的讲述,李潼倒是想起一桩后世有关新罗的人事记忆,那就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新罗人张保皋。这个张保皋可以说是东北亚海上贸易的重要人物之一,算是新罗人当中为数不多的平民英雄,结果就因为触犯到旧贵族的利益而被其国王派人暗杀。

出于对这骨品制度的好奇,李潼又多问了几句,然后才知道原来早在他奶奶登基称帝之前,新罗人当中就接连出现了两个女王。

这当然不是因为新罗人是一个女权社会,而是因为在骨品制度之下,圣骨传承的家族已经没有男丁继位了,毕竟圣骨家族只有这么多,又不与外部进行通婚,多代近亲繁殖下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新罗这两次女王当国,还是骨品制度跨越性别的结果。

但就算有这两个女王续了一波命,新罗的圣骨家族还是在几十年前绝了后,如今新罗王世袭则转为真骨家族,即就是曾经在贞观年间出使大唐的金春秋一系。

金春秋这个新罗太宗,李潼还是有所耳闻的。其人可以说是半岛上一个划时代人物,正是在其人积极奔走联络之下,新罗才能跟在大唐军队后面,完成了对三韩的初步统一。

不过随着后世极端民族主义的兴起,金春秋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被认为是媚唐事大、引外敌而杀兄弟的卖国贼。尽管在半岛统一前,三国之间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而且骂是骂,这种媚上事大的外交作风却是流传后世且被发扬光大。

张大年在朝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对这位监国殿下的行事作风也有着深刻的了解,明白之所以受到召见,当然不是只为了询问习俗那么简单,所以在入见之前也是做了一番充足的准备。

这会儿有了一个表现的机会,张大年便开口说道:“方今东北边情,除我唐家州府之外,新罗已成独大之势。春秋公在世时,事上尚能不失恭谨,然文武王以来却因贪谋短利而忘怀大恩,屡有悖逆事迹,此亦我等在国三韩苗裔所不齿之行径!幸而暴者难足长守,其人弃国之后,国中旋即生乱……”

金春秋虽然积极联络大唐进攻百济与高句丽,但最终完成这一事业的还是他的儿子金法敏。

金法敏也曾在唐入质宿卫多年,继承王位后奉行其父策略,继续作为大唐藩属为东北战事积极奔走,但随着高句丽被灭亡,其人的贪欲便爆发出来,擅自攻取百济故地,从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唐罗战争。

在这战争的过程中,大唐由于还要应对西面已成心腹大患的吐蕃,对半岛战场上的投入不够。再加上金法敏狡黠多变,战争过程中屡有称藩示弱请罪等举动,使得东北战事被长期拖延。

不过新罗虽然接收了一部分的东北战争胜果,但其国中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金春秋父子本就是以真骨血统继位,在一众旧贵族当中存有一定的质疑声,再加上父子二人久沐唐风,积极推行王权专治,打压并剥削旧贵族的权力。

所以在金法敏死后,新罗国中便爆发了旧贵族的造反。叛乱虽然被平定下来,但王权仍然没有摆脱旧贵族的钳制。在大唐武周代唐的永昌年间,新罗王便曾经试图迁都以摆脱其国都金城周边的贵族掣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至于眼下在位的新罗王,是少主登基,大权基本掌握在强权大臣手中。这一次入唐担任使者的王子金隆基,正是当代新罗王的嫡亲兄弟。

“新罗久沐我大唐之恩,实非悖逆之国。唯因旧者悍主在位,所以颇有凶恶行径。但凡我乡土生民,皆慕唐风华盛、章轨博大,不以名族为贵贱之辨,不以华夷为用人之限。制度之美,人所共羡,如臣等宁为唐家忠魂、不为骨品贱奴者不知凡几!只因道远阻险,邦人不能从容来朝,所以天恩不达、仁德不化,实非邦人本性凶顽……”

张大年这一番自白,李潼听着倒是很顺耳,但也并不会完全相信。但通过其人事无巨细的深入分析,也让他对如今的新罗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召见完毕之后,李潼赐给张大年一袭绯袍并拔秩一阶以示勉励,然后才让礼官安排新罗使者入朝。

新罗这三个使者身份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对唐人的礼仪章轨都十分的熟悉,入殿见礼奏答亦颇为得体,可见新罗上层人物对唐人文化接受之深。

这其中王子金隆基不必多说,十岁出头的年纪本来就是为了抬高入使规格而被派遣。使团中真正话事的还是大将金朝隐,这个金朝隐身份也很有意思,其人乃是新罗太宗金春秋的孙子,其父名为金仁问。

当然这还不是金朝隐最特殊的一个身份,入殿之后其人先以藩使而见礼,得受赐座后却又起身作拜道:“臣左威卫翊府左郎将朝隐,叩见监国元嗣殿下!旧者臣充事朝中、领职宿卫,曾有幸拱从殿下出入禁中,当时已见殿下风采灼然,私心窃以殿下必为邦国柱石。旧愿发未长远,殿下已经驰名宇宙,唯臣家事所催,悍未景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