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包产到户(第3/5页)

这些活都是集体的,集体有钱大家年底分到的就有钱。

村民个人也会在自家里养猪,现在大家买猪仔也很方便,上庄村那边是鼓励大家养猪的,用家庭为单位来养猪,还能分散疾病风险,同时一家养一两头猪,养的也精细。

他们还会时不时提供一些养猪的小窍门,辅助大家更好的养猪。

这些猪是他们自己养的,归自己,一个个积极性很高,养出来的猪自然也不差,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也颇为可观。

但还是有些人爱偷懒,因为集体分的钱可以过日子了,他们就得过且过,觉得干多一点干少一点差别不大,用各种手段磨洋工,看得他头疼。

这要是包产到户了,每个人负责自家的田地,他就不信了,那些人还能继续偷懒下去。

他一召开村民大会,把包产到户的事详细的解释清楚,经过几番讨论,赞同的人占了多数,这决定就通过了。

按照户籍上的人口来统计分田的人数,也因为这个,有不少人急急忙忙的给家里的孩子娶媳妇,这样子可以增加人口。

有一些怀孕的,也说要算一个人口。

他去找了侄女商量,最后定了个日期,在那之前已经拿到户籍证明的算一口人,但是孩子只要是没出生的都不算。

他也承诺让他们不用着急,他们肯定是会预留一部分土地出来的,到时候有新增人口还可以再调整。

他们村作为县里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很多事都有代表性。

很多村子都在观望。

为此他办事更谨慎。

村里的田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靠近水边,有的在山里。

总是有好有坏的。

该怎么分才公平?

讨论后,他们把田地分成等级,再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因为如果是人来安排,不管怎么安排都会有人不满意,而抽签就看运气,这是公平的。

谁都有可能抽到好的地。

要是土地差不多,有的离家近,有的离家远,他们能找到人交换的话,协商好了互换也可以。

忙忙乱乱,总算把包产到户的事办下去了。

分到了田地之后,大家的积极性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田地里的活,他们都是要到时候了才不得不去下地。

只要不是有意竞选积极分子的,能有多勤快?

每天都要有人盯着,才能让大家老实的把活干完。

不然很多人就会提前溜回家去干家务了。

现在包产到户,他们抽到田地不管怎么纠结,现在使用权都在这个家庭里。

产出交了公粮之后也是他们自己的。

这就导致天还没亮他们就蹲守在田地里,杂草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清除干净。

有点刮风下雨的,一个个的就坐不住了,把土地里的庄稼看的比孩子还要精细。

看的叶平生十分气结。

有些人当初可是出了名的摸鱼高手,现在呢?

天天在地头钻着。

当然,有些东西还是属于集体的,比如那一口大池塘,里面的鱼和莲藕都需要人打理,则是由村里出钱,请人帮忙。

这方面的人选都是挑的熟练人手。

这份工作大家都抢着要。

地里的活可以由家里人帮忙分摊一些,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就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去做别的。

要是被挑中了去养鱼,又不用每天都蹲在那里,每个月还有工资,还能兼顾地里的庄稼,不香吗?

要知道他们可不像是隔壁上庄村的人命那么好。

还可以在自家村里面进厂,那日子就跟老鼠进了米缸一样,快活的不得了。

他们也有一些村民考了隔壁村食品厂里干活,只要他们的户口还在这里,就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地。

这也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白天在上庄村干活,早上和晚上都有自己的时间,加上休息日,可以处理地里的活,要是家里还有人帮衬的话就更好解决了。

整个细柳村都火热了起来。

热火朝天。

庄稼还没成熟,就能从长势看的出来,他们今年会丰收了。

其他村的人看了,也议论纷纷。

套用叶红秀的话:“要是有块地分给我们种,我们想种什么种什么,想怎么做怎么做,那肯定好,交了公粮其余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挣得多剩下的就多,这伺候庄稼肯定会更上心!”

就好比每家每户分到的自留地。

谁要是把自留地的收成跟集体的地比较,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了。

差距颇大。

江明智也说:“到那时候,我有事没事的就去地里转悠,有事了,住在地里也行啊!”

他们村的日子现在是出了名的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进了厂,每个月拿工资。

没有进厂的,就照常下地,照常照顾家禽,工分也能换算成钱,算起来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