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朱仙镇之战(8)(第2/3页)

除了行军路线,参谋司的三位参谋着重向两人介绍了流贼军中的一些情况,从人事到各个掌盘最近活跃的区域,以免在路上被其他流贼追问而露出破绽。

两人听得仔细,杨轩不时还会发问。

“杨轩,你们孤军深入,切记要听从葵宇将军的命令,绝不可任意行事,坏了我军的大计,听明白没有?”临行前,太子严厉叮嘱杨轩。

杨轩是勋贵二代,性子又骄傲,马进忠却是流贼出身,朱慈烺担心他心中会有偏见,到了战场上不能很好配合马进忠。

杨轩抱拳,慨然道:“殿下放心,臣必遵从马协镇的命令!”

朱慈烺点头:“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如果你能截断李自成的退路,立下大功,魏闯肯定是要给你送猪了。”

想不到殿下也会开玩笑。

杨轩微微愣了一下,然后笑:“谢殿下吉言。”

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朱慈烺脸色凝重,希望马进忠和杨轩两人能不负重托,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很快大军就开拔,朱慈烺率领主力继续向朱仙镇进发,马进忠带领杨轩部,渡过小沙河,向中牟县而去。

其时天色已黑。

刚上了马车,朱慈烺就连续收到了两个不太好的消息。

第一,驻扎在通许县城的贼兵忽然向开封撤退了,就好像他们已经知道有朝廷大军经过通许县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李自成得到了官军向杞县、朱仙镇进军的消息,为了收拢兵马,而将通许县里的部队调了回去,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意味着开封之战进入了收官战。

第二,军情司在流贼内部发展的一条重要暗线,伪“郑州知府”王瑀的身份暴露了。昨天下午,一支流贼队伍忽然包围了郑州郊区的小白马寺,将正在寺中的王瑀抓获,经过拷问,王瑀的管家和寺中的两个僧人承认了向官军通风报信的事实。

“事发突然,当时李都指挥使正在寺中和王瑀接头,事发之后,李都指挥使下落不明,臣正在全力找寻和营救……”

萧汉俊脸色凝重的汇报。

李都指挥使,指的就是李若链。

朱慈烺心里咯噔一下,李若链可是在明史里唯一写出姓名的锦衣卫忠臣,这一次该不会是折在郑州了吧?

“不惜一切,一定要找到李若链!”朱慈烺命令。

“臣明白。”

“王瑀的身份,怎么会暴露?”朱慈烺问。

“臣尚在整理调查,不过应该和流贼在郑州设置的一个名叫王泗的推官有关。据说王泗是李岩的好友,能担任郑州推官也是李岩的推荐,日常在郑州抓捕官军细作的工作,也都是直接向李岩汇报。”萧汉俊答。

朱慈烺沉默了一下,问:“李岩还是没有回信?”

萧汉俊摇头。

“顽固不化。既如此,我们也不必再有期待了。”朱慈烺轻轻一叹,抬头看向萧汉俊:“立刻执行备用方案吧。”

“是。”

萧汉俊急步离开,在几十匹快马的护卫下,消失在夜色中。

大军前行。

这一夜,朱慈烺更加紧张,因为每随着车轮行进一次,距离朱仙镇的路程就近了一点,到现在他还没有收到丁启睿和杨文岳的军报,不知道两人走到了哪里?也不知道李自成是否已经从开封撤军,向朱仙镇而来?

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最大的不同,就是信息的流通速度,如果是现在,只一个电报,或者是卫星扫描图,他就可以知道战事的进展,知道敌人和友军都行进到了哪里,但古代不行,信息的流通速度和距离的长短成正比,一百五十里之内的消息,他可以在一天之内知道,超过一百五十里,他就只能等第二天了,如果信使在路上出了意外,他甚至可能第三第四天才能知道。

这种情况下,统帅对战场的判断力变的尤为重要。

优秀的统帅不会等到情报到手,才做出决断,因为那时战场情势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照旧情报做出的判断,可能已经赶不上新的战场形势了。

一名优秀的统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预先判断敌人下一步的动向,并为此展开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如此才能毫秒不差的将敌人装入彀中。古来名将,无不如此。

朱慈烺不敢自称优秀的统帅,他唯一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大致走向,知道李自成在朱仙镇可能的布置,知道某些历史人物的性情,而经过吴甡,侯恂,左良玉,加上参谋司的几位参谋的推敲预判,制定出了一个最符合战场形态,最能取得胜利的计划。而现在,他正按照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

丁启睿和杨文岳也应该一样,太子给他们下的是死命令,如不能在规定的时间,抵达规定的区域,达成规定的目标,他们也不必等军法,自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