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免费学校(第2/3页)

巴顿干员朝这些热情的街坊邻居们笑着挥手,不时回应几句,他很享受这种受人欢迎的感觉,这会让他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

小伙子们都习惯了这种服务性质的工作,进入街区便迅速化整为零,四、五个人一组,深入每条街巷,按赵姐女士的要求对每户人家的住宅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约翰知道自己不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他很细心地将赵姐女士的要求用他会写的文字记录到市政厅发给他们的工作手册上,按着自己写的狗刨字体仔细地对居民住宅进行排查,看到有人家存在不当用火的情况便进行提醒。

除了提醒居民小心用火、劝部分居民将囤积的木柴从屋内移到屋外,合同工们还要告知居民们市政厅新的政令:从一月起,各街区的住户可以到市政厅的民政司窗口处申请购买平价煤炉、煤炉桌和平价煤。

听到用上好的钢皮围的小煤炉只要十铜币一个,带桌面、能当餐桌用的煤炉桌也只要六十个铜币,居民都有点儿不敢置信;再一听平价煤一吨只要一个银币,居民的下巴差点没掉到地上。

“怎么会这么便宜?市集那边的煤渣五百斤都要一个银币了啊?”被告知信息的主妇惊喜万分地追问。

“赵姐女士说,这是我们自家的煤矿挖的煤,所以要对大家便宜一些,好让尽可能多的人家都能烧煤取暖。”约翰很高兴自己带来的消息能让人们开心,憨笑着道,“不过赵姐也说了,这种平价煤是限购的,一户人家只能申请一吨。要是不够用,就得自己去我们的煤场卖市价煤了。”

“够用了、够用了,一吨煤就够用到春天去了。”主妇欣喜地连连点头,“到时候我们家直接去市政厅民政司申请就可以了是吗,还需要带点什么吗?”

居民日常用煤,家用的煤炉桌一天烧个十公斤就很富余了,全天开着大火也至多消耗十几公斤,考虑到这个异界的人家多是大家庭、家里也许一个煤炉不够用,需要多购置一两个能拎着走的小煤炉,赵蓁蓁才把限购的量放宽到了一吨。

“需要户主去申请,户主不到场是领不到排队购买的编码牌的。”约翰郑重地提醒。

城市居民是要缴税的,原来的市政厅全方位拉胯,唯独税务司在对居民住户登记存档这点上做得很仔细。

在主妇千恩万谢的感谢中告别这家人,约翰和同行的小伙伴又昂首挺胸地走向下一家。

一个月之前,约翰出现在这种市民街区里面,会被人当成小偷来防备,但现在,他无论走到哪一户人家,都会被主人家客气地对待。

这种受人欢迎、被人礼遇的工作环境,冲散了约翰没能顺利“转正”的抑郁之情。

黑色快黑下来时约翰才跑完分配到的片区,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匆匆赶往新风区。

教育司在新风区开办的免费学校半个月前对外开放招生,早早就有“内部消息”的约翰第一批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都送了过去报名。

他弟弟不是很愿意上学,直到知道想当工人赚钱必须能识字后才勉强投入精力学习,妹妹倒是没有辜负约翰的期望,才刚入学没几天就被主持教育司的希贝尔女士特意拿出来夸赞——约翰自己也在这所免费学校上学,只不过他和其他合同工一样是晚上才来上课。

晚上的免费学校亮着大灯,灯光比圣约瑟大街的路灯还要亮——这地方以前毕竟是高级会所,照明设备很齐全。

约翰赶到时,正好碰到从洗衣场赶过来接弟弟妹妹的母亲。

母亲看见满头大汗的约翰,有些心疼,不过当着许多外人的面儿并没多说什么,只叮嘱了句让约翰早些回家便拉着弟弟妹妹先走。

“等会儿,妈妈!”约翰叫住母亲,道,“别急着回去了,和我们一起上晚课吧,家属也可以听课的,我问过文员小姐了。”

母亲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你在说什么胡话,我去听课有什么用,我又听不懂!”

“没关系的,听懂一两句、会写一两个字也行。”约翰拉住母亲的手臂,恳求地道,“我听说后勤司的婶婶们都会在工作后上课呢,妈妈你肯定也行的。”

这个时间段是白天的孩子们下课、上晚课的成年人门赶过来报道的时间,进进出出的都是人,在这种人来人往的环境里被儿子拿去与后勤司的正式职工比较,让约翰的母亲十分无地自容,都快恼羞成怒了:“快些住口,怎么能让我去跟人家比较,我不过是个洗衣妇而已,人家听见了会生气的!”

“没关系的妈妈——”

在酒吧区的熟食店吃晚餐的希贝尔女士和与她搭班子的文员小姐们叽叽喳喳地过来时,正好撞上在校门口僵持的母子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