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雪莉女士(第2/3页)

组织人群有序地把路让开,雪莉女士大大方方穿过人群、走到台阶上,又转过身来,微笑着看向众人,道:“市民们,你们中有人是来报名应聘的吗?”

人们面面相觑了好一阵,才有个大婶鼓起勇气出声:“女、女士,真的是只要满了四十岁,没有工作的人……就可以来试一试吗?”

“是的。”雪莉女士用力点头,让所有人都看到她点头的动作,大声道,“环卫局的工作内容是保持城市街道清洁,这是个很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年轻人是干不来的,所以需要更有经验和阅历的年长者。”

与缺乏自信的人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是要帮助对方建立自信。

这些听到报童宣传(市政厅出钱雇的)后跑来碰运气的市民一听环卫局的要求是耐心和毅力,而不是要求他们更有体力,纷纷面露喜色。

在人群骚动起来前,雪莉女士又大声道:“我们需要很多环卫工人来参与工作,如果大家愿意加入我们,还请大家看一下身边的人,让年纪大些的人先上楼梯,年轻些的往后站一站、排成队伍,一个一个的进来报名!”

“那位老先生,请你先上楼梯,那边那位穿蓝条纹上衣的先生,请你让你后面的那位老夫人先往前走……”

以一人之力组织着四百来号活了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叫秩序、纪律的人有序进入大厅,雪莉女士捏了下因持续高声说话而有些发疼的喉咙,快步走进大厅左侧设置的报名点。

报名点安排在大厅左侧偏厅,昨天雪莉女士就和赵姐女士过来布置过招聘会场。

看清会场里的情形,雪莉女士只觉一股子无名火从心底往上窜。

会场里并不是没有人,三个身着正装、系着领结的男士呆在里面,两个站在窗边聊天,一个在泡茶。

从窗边就能看到大门处的情形,但这帮人硬是一个也没有兴趣去理睬聚集而来的市民,全都安安稳稳地干着自己的事儿。

直到雪莉女士把来应聘的市民带进来,这几个人才不紧不慢地走到用来登记的书桌后面坐下。

雪莉女士把怒火摁下去,没有表现出太明显的异色,只尽心地组织着市民们在三个报名点前排队,挨个登记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

市政厅科级以下官员、文员干员,除了个别不想干自己走人的,基本全部留任。

这些人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从威斯特姆过来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就连待人处事仍有很大问题的菲芘,都比这些混日子的家伙强。

“算了,也不过是让这些家伙多领一个月的薪水。”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来的雪莉女士,心里面恼火地想着,“等我们自己的人培养出来,就让这些猪头滚回家吃自己去!”

拿下因纳得立后,市政厅并未对因纳得立城做出太多大刀阔斧的改变。

倒不是说雷克斯……不,不是说纪棠和赵蓁蓁改革的心态产生变化,一方面是手头确实没人,另一方面是威斯特姆那边还有大把项目在开展,一个也不能丢下——把雪莉、菲芘等文员和巴顿那一批干员调过来主持市政厅运转,把吉米那批治安员留在这边负责城市治安,已经是国家队能容许的最大人事调动了,再挪人,威斯特姆的工业区就要出问题了。

种种原因下,当下的因纳得立城,与巴特莱斯家统治时期并没有太大变化。

至少在普通市民看来,除了第一天扫荡掉了城市里九成以上的违法乱纪黑窝点,就再没见过新领主雷克斯有什么大动作了。

至于说关停查封八成以上的酒吧、全部的赌场会所和绝大部分的娼馆妓院,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嘛……其实也没多大。

因纳得立城与威斯特姆那种毫无产业的小镇不同,这儿是有较为发达的手工业和勉强过得去的制造业……不,加工业的。

在贵族们多年孜孜不倦的土地兼并下,整个因纳得立领地接近五成的肥沃土地都被集中到遍布本土的各家农场,还有至少两成的土地属于教会,这些被高度集中的土地,每年出产的粮食是很可观的。

再加上因纳得立领的镇、村全是贵族们的“封地”,每年这帮贵族都要代大领主巴特莱斯家收税,粮食也很高度集中……

北城工厂区林立的大小工厂,主要加工生产的除了奶制品、皮毛制品外,就是各种副食品加工了:以小麦为原料的面粉、玉米为原料的糖、大豆压榨的油、小麦玉米为原料的各种酒类,是因纳得立本地工业的拳头产品。

本地粮食自给率踩着红线,却居然是个以粮食加工品为拳头产品的出产地,也是很有印度那味儿了……

虽然很蛋疼,但本地粮油副食品加工业确实提供了几万个就业岗位,不像威斯特姆那样许多人家要靠为红灯区提供廉价服务而过活,也算是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