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淤泥,死鱼,和洁白的花……(第2/3页)

少年看着乐安,乐安也看着少年。

她在看他的眼睛。

少年的眼睛黑白分明,清澈见底,没有一丝杂色,更重要的是,他眼里有星辰。

——不是指他眼里有瞳孔反射的光芒,更不是说他的眼睛有多么好看,而是他,还能抬头仰望星辰,还没有被现实揉圆搓扁,还是初生孩童一般的纯净眼神,还能知世故却不屈于世故。

而这是多么难得。

许多人,被这世上种种的重压压着,不得不弯下了腰,再看不到星星,也不屑抬头看,他们只看着地面上的蝇营狗苟,淤泥死鱼,自认看透了世间的真相,自觉活着便必须与那蝇营狗苟,与那淤泥死鱼共存,甚至与淤泥与死鱼比烂。

而他们将此谓之为成熟。

可是,眼睛里有星星的人,哪怕低头看向地面,哪怕置身污秽之中,却也绝不会与淤泥死鱼比烂,而是在淤泥与死鱼之中,长出洁白的花。

乐安笑了笑。

眼前是一个少年,表里如一的少年。

仍会为不公愤愤不平。

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仍然满腔热血。

仍会抬头看天。

可是——

“你知道,那天齐庸言走时,我跟他说了什么吗?”乐安突然道,却是与少年方才所说的话毫不相干。

睢鹭一愣,摇了摇头。

他当然不知道。

他只知道两人谈了很久很久,久到天都黑了,久到长顺断言两人旧情复燃,久到他也以为,她是不是后悔了。

乐安又笑笑。

“我告诉他,我为何会与他和离。”

“他以为是因为他不够了解我,不够信任我——这倒也没错,但,这并不是全部。”

乐安走到书案边,窗台前,让上午晴朗温和的日光全部照射在她身上,日光透过薄薄的春衫,将她周身镀上一层闪闪发亮的光芒。

乐安伸出手,将手放在日光中。

于是那手便也沐浴于日光中,日光照射过白皙地近乎透明的肌肤,透过肉,透过骨,映出鲜红的模样,甚至连血管都清晰可见。

当双手全部被日光浸润时,乐安回首,对着少年一笑:

“我和他和离,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变了。”

不止齐庸言记得和乐安初遇时乐安的模样。

乐安又何尝不是总记得,两人初遇时,齐庸言的模样呢?

她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个在她危难之时收留她,帮助她,从不对她生气,只是温柔笑着对她的青年。

更记得,当她问他为何如此艰难还要坚持读书时,他说——

“战乱总有结束的一天吧?等到结束时,我现在用的这些功夫,不就派上用场了?况且,读了几十年书,就为有一日能为这江山,这百姓,献上些许绵薄之力,如今放弃,岂不可惜?”

她记得他当时的笑容。

她记得他当时的期盼。

她更记得,他当时一片赤诚、纯澈如赤子的抱负。

她也记得,就是在那一刻,她忽然对这个男人,有了一点点心动。

而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她也遇到过许多像齐庸言这样的人。

他们期望天下太平。

他们有心为江山为百姓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可是乱世之中人不如狗,可是有识之士仍在为生计奔波挣扎,纵使有心也无力。

她听着,看着,忽然某一天,好像明白了,明白了幼时不耐烦跟女先生学弹琴画画,钻到胞兄书房,想找胞兄一起去玩耍,却被迫藏在桌底下,和胞兄一起,听着太子侍讲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下午的,所谓为君者的责任。

她那时仍旧不明白怎样当一个皇帝,但是,作为一个皇室成员,作为一个前半生享尽了皇室荣耀好处的公主,她想,起码她可以做点什么。

起码,可以让那些抬头看星星的人,可以看见星空,而不是乌云遮蔽了整片夜空。

于是,当七王之乱结束,当相依为命的侄儿登上至高之位,世家拉扯之下谁也不愿对方的人最亲近皇帝,于是她这个在众人眼中无一用处,只会带孩子的公主,反而站在了皇宫中最高的位置时。

她没有退却,反而走上前去,抓住了自己唯一的机会。

所以当她在自己主持的第一场春闱考场上看到那个熟悉的人,看到他眼里仍旧闪着清澈的光芒,她真的很高兴。

她也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同道之人。

于是很快,他们成亲,相爱,哪怕聚少离多,哪怕婆母对她多有不满,她也不觉得难过。

可是,当他不顾她的心情,任由婆母越来越肆无忌惮;当他越来越圆滑,越来越会明哲保身,越来越多次向不义低头;当他为了逼迫她放下皇权,哪怕明知不对,也要与她作对……

第一条她还可以忍,但后面两条,她却无论如何都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