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没名没分的日子开始(第2/4页)

温笛笑笑,“还真不敢认。”

她进来,随手关上大门。

黄太太把被子搭在折叠晾衣杆上,说:“院子是你老公翻新的,说没提前让你知道。一个星期赶完工期,弄这个花园还有买那些海棠树花了不少钱,我们要给他钱,两家平摊,他不要。”

现在院子弄得像个小景点,每天看着心情也跟着敞亮。

温笛沿着花园看了看,里面还栽了两棵桂花树。沿墙边栽了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还有北美海棠。

黄太太盯着她看了看,“你跟一个明星长得像。”

温笛但笑不语。

黄太太只是那么顺口一说,没多想,又转身回屋里去抱其他被子。

温笛上楼去,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窗明几净。

她把电脑放在阳台书桌上,打开窗户,楼下的花园、院子里的海棠树,尽收眼底。

在书桌前坐了会儿,平静下来,她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状态。

四月中旬,花园里的花开了一部分,海棠也绽放,移栽来的头一年,开得不是很旺盛。

温笛每天待到天黑才回去,黄太太家的小厨房是她喜欢的一处夜景,平平淡淡,却又温馨至极。

他们家大多是黄先生回来的早,给孩子弄点吃的后,开始炒菜。有时黄太太先回来,她跟黄先生一样,系上围裙开始张罗晚饭。

“滋啦滋啦”的油锅翻炒声,是她喜欢的声音之一。

他们都是话不多的人,她极少听到他们吵架,唯一一次争执是因为辅导孩子作业问题。

吵了两句便消停。

那天下雨,温笛提前一点回爷爷家,她撑着伞从楼上下来,黄太太正好回来。

电动车进了院子后,在小厨房忙活的黄先生忙关火,小跑着进院子,扶着车把,对妻子说:“你进屋去。”

黄先生把电动车推进后面的车库,车库小,进出不是很方便,他们平常都是把车停在院子里充电。

黄太太见她下楼,“雨不小,路上小心啊。”

温笛浅笑:“好,谢谢。”

黄太太甩了甩雨衣上的水,把雨衣挂在走廊的挂钩上,开门进了屋。

温笛刚走出大门口不远,巷子里有一道挺拔的身影撑着伞往这边来。

“温笛。”是严贺禹的声音。

温笛站定,待他走近,她看清楚他的风衣衣摆被雨水打湿,“你什么时候来的?”

严贺禹:“刚到江城。”

看天气预报,说江城这两天大雨,他安排好工作便过来。

他上次来江城还是三月中,中间隔了一个多月没见到她。

温笛说:“我有车,雨大了还有司机呢。”

严贺禹让她走在他前面,“我把你送到巷子口。”

他陪她走了一段几百米的雨天小巷。周围很静,只有雨砸在伞顶的“啪啦”声,偶尔有电动车过去。

到了车前,严贺禹让温笛坐副驾驶,“我开车。”

“不用,雨不算大,视线还行。”

“我把你送回去。”

两人各说各的。

争执不下,温笛把车钥匙给他。

严贺禹把自己的伞撑高给她遮雨,温笛收了自己的伞,拉开车门坐上去,全程没淋到一点雨。

严贺禹从车头绕到驾驶座,脱下风衣,折了两道放在后座。

他左手手背上有雨水,温笛抽了几张纸巾给他。

“我明天也在江城。”他发动车子后,跟温笛说道。

温笛:“来分公司开会?”

“不是,明天我休息。”

他这句话是提前跟她打声招呼,明天他要去老房子那边。

第二天中午,温笛刚写好一场男女主互动的戏份,敲门声响了,声音随之而来:“温笛,是我。”

温笛保存文件,去给他开门。

外面大雨滂沱,他拎着一些食材,雨伞放在了外面水池边。

温笛瞅着他手上的东西,“你从哪儿来的?”

“生鲜超市,中午给你做饭。”

“……你从北京跑来,就为了给我做顿饭?”

“嗯。”

严贺禹把食材放在厨房,说:“复杂的我不会,给你做一菜一汤。”

温笛不管他,随他折腾,她又坐到书桌前。

严贺禹给她倒了一杯水送过去,“有没有定闹铃喝水?”

“有。”

严贺禹放下水杯进厨房忙活,来之前他在家里跟着厨师学了几个晚上,勉强过关。

阳台上,温笛没再敲字,端起水杯喝水,从桌角拿了本书翻看。

这顿午饭,他做了两个半小时还没好,她差点饿晕,连看书的力气也没有。

一点钟时,严贺禹喊她吃饭。

折叠餐桌紧挨着沙发,客厅也是餐厅。

温笛刚才在阳台就闻到了香味,进来一看,桌上有盘醋溜土豆丝,不能称为丝,切得有点粗,应该叫醋溜土豆条。

他们在老房子吃火锅那晚,黄先生在平房里炒菜,她猜那道菜是醋溜土豆丝,他便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