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完全不一样的绿洲(第4/6页)

桃桃眼睛一亮,“真的?”

“那可不!”周春妮喜上眉梢,压低了声音说道,“……当初我们当家的说了,要是我能完成他定下的学习目标,就家务活他全包……结果他还真的全包了!不过,我也没舍得真让他一个人干完活计……”

说着,周春妮面上一红。

桃桃哈哈大笑,低头看了看周春妮的肚子,又问:“那你是决定在家里生了?”

“嗯,在家里生!”周春妮说道,“咱不矫情、也不害怕,这村里哪个女人怀孩子都是在家生的,我也已经生了三个了!”

“那东西都备齐了么?”桃桃又问。

周春妮,“也没啥好准备的,就是跟几个熟悉的人说好了,到时候我这儿一发作,她们就过来帮忙!”

然后她又问桃桃,“你预产期什么时候?小飞白是在医院里生的吧?到时候等你生老二了,你也别怕,我来照顾你……”

两人聊了许久,直到蒋宏志过来找桃桃。

这会儿积雪尚未完全消融,没有太多的农活可干。

蒋宏志就来找桃桃的意思是,想趁这机会先赶紧搭个温棚,免得以后雪融尽了,男人们要去上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搭棚了。

桃桃就和蒋宏志商量——村民们想搭一个和她的温棚一样的,几乎不可能。但可以用土办法来搭一个,效果当然比不上她的温棚,但肯定比露出种植强很多。

材料就是泥坯墙、木架、草席,以及她的温棚淘汰下来的软膜。

——桃桃的温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比较贫穷的产物。因为上级拨下来的经费有限,她的温棚是用软膜搭建的,玻璃很少。

软膜很便宜,使用寿命不长,一般说来两年就要换一次,而经历了一个寒冬过后,哪怕是邓高云、石玉溪已经很爱护温棚,几乎每天巡视……一下雪就遮毡布来保护软膜,但软膜是有损坏的迹象。

石玉溪、邓高云一早得了桃桃的嘱咐,把换下来的坏软膜全都收集好,留给村民们用。

桃桃就对蒋宏志解释了:为最大程度的节省软膜,所以村民们的温棚,支架底部用泥坯墙,顶用坏掉了、又修补好的软膜搭建。

蒋宏志明白了,立刻安排村民干活。

一部分人扫雪、搭柴、取土、混土砌墙;一部分人修补坏掉的软棚;一部分人寻找枯草编织成草席;一部分人跟着桃桃先进入桃桃的温棚来培育菜苗……

村民们干劲儿十足!

毕竟在年前的时候,石玉溪和邓高云就按照桃桃的吩咐,将腐木上长出来的菌菇和冰叶草又分了一次给村民们!

看到桃桃只利用那么小的一块儿地,就能反复种出菜来让大家吃……

所有人的心里都燃着一把旺旺的火——就算他们的温棚没有白同志的高级,但肯定好过靠天吃饭呀!

一时间,大伙儿干劲十足!

公历三月初,周春妮和蒋宏志的第四个孩子呱呱坠地。

还是个男孩儿。

与此同时,属于灵溪绿洲第一生产大队的村民们的温棚终于大功告成!

这玩意儿比不上桃桃的温棚高大宽敞……

它丑陋,还小,破破烂烂的像个圾垃回收场,但大伙儿都不嫌弃它,还兴致勃勃的给它取了个名字——灵溪一号小温棚。

然后在桃桃的指导下,村民将已经培育好的各种蔬菜苗全都移植到小温棚里,又按指示挑了水来给菜苗浇水、将编好的草席轻轻盖在上头。

接下来,冰雪尽融,男人们在蒋宏志的带领下,每天早出晚归的上工。他们既要完成国家指派的种树任何,还得为自己种植口粮——这不毛之地只能种植土豆和红薯,而且产能很低,只能大面积种植,才能养活全村老小。

女人们则在肖晴娟和桃桃的安排下,一是照顾小温棚里的菜,二是听从桃桃的建议,养鸭。

桃桃的考量是:养鸭出栏快,四个月就能出栏,一年至少能养两拨,鸭粪是温棚最好的肥料。现在养鸭,到了八月就能吃上鸭蛋了。不过,这里冬天太冷,鸭子是捱不到冬天的,正好可以在年底下雪前把所有的鸭子全都出售或者分给村民们。

但养鸭必须要隔开绿洲,以免造成水源污染。

这时男人们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干生产队里的事。

女人们就在肖晴娟的带领下,自己拿着锄头去绿洲旁挖水塘、拦坝……等鸭塘挖好了,鸭苗买回来了,桃桃又让人买了些草鱼苗、青鱼苗、黑鱼苗,以及泥鳅、黄鳝什么的回来也放在鸭塘里。

五百只鸭苗被放养在鸭塘中,终日啾啾鸣叫,实在让人感到欢喜。

四月,灵溪绿洲第一生产队的鸭塘正式开张。

桃桃在工作之余,紧急给村民们开设“鸭苗的护理”与“养殖鱼大户”这两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