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战斗力

如果是美国人的“斯瑞克战斗旅”倒也罢了,国产的可就让安尼尔少将心里有些突突了。

要知道这种以机动力擅长的快速攻击部队,最适合在高原山地地区实施快速突击和穿插。

没办法,谁让这类部队的初衷是为了延缓苏联重装装甲集群而设置的。

连年重装部队,“斯瑞克战斗旅”都能扛得住,那对上毫无装甲部队防护的轻步兵,那还不是降维打击?

是的,新德里部署在高原地区的部队别看人数众多,实际上除了几辆聊胜于无的轻型装甲车外,基本上没有任何装甲力量。

这也难怪,连供给所属的二十多门火炮都是勒紧裤腰带硬撑着维持,堪比后勤大貔貅的装甲部队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根本就负担不起。

因为除了弹药之外,还要充足的油料,不然坦克上去了你那也是摆设。

可问题是新德里糟糕的后勤根本就撑不起一支连级规模的坦克部队在高原驰骋。

正因为如此,新德里驻高原的部队只能算是一支轻步兵部队。

这样的部队面对可以硬刚重装部队的“斯瑞克战斗旅”,怎么打?

伏击?阻截?还是反突击?

总之安尼尔无论怎么想,都没有应对的可能性,因为国产的“斯瑞克战斗旅”已经将美军当年提出的那套通用化轮式平台作战单位概念完全实现。

一个营的100mm轮式突击炮,与加强的一个连96A主战坦克形成重要的突击力量,不但可以轻松碾压一切装甲目标,而且是固定火力点和坚固攻势的天然克星。

特别是在战斗工兵的配合下,如同铁拳,砸碎一切防御地带。

随后跟进的三个搭载步兵的步战车营,可以在方向打开缺口后快速突进,然后沿着交通线一路穿插,对敌形成有计划的分割和包围。

与此同时配属的03式300mm重型火箭炮以超过12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以对敌方的交通要道,指挥机关,补给基地以及兵力集结点等纵深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05式155mm自行加榴炮则可以在30到50公里的范围内,对敌浅近纵深的要点进行火力覆盖和战场遮蔽。

而伴随突击的122mm轮式自行榴弹炮、122mm轮式自行火箭炮和120mm轮式自行拍榴炮,则可以对做深远穿插的步战车部队进行近距离的火炮支援。

届时,上世纪60年代的悲剧必将重演不说,严重性也会更大。

因为整个过程会快到一个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程度。

依照安尼尔的专业角度来判断,不会超过100个小时,甚至可能72个小时就已经奠定大局。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可能新德里的决策连个眉目都没有,人家就已经结束了。

至于增援……

安尼尔颓然的叹了口气,即便是要把轻步兵运到高原,以当地糟糕的路况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最快也要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兵力的集结。

到时候,连TM黄花菜都凉透了。

与之相反,国内处理增援和不急问题就不存在那么多顾虑。

现如今已经在战区高原展开的国产“斯瑞克战斗旅”怎么来的?

那是依托强大的战略空运力量从三千多公里外的B军区投送过来的。

为此,整个空军一共动用了56架运-17plus中型运输机、48架运-18NB大型运输机、12架伊尔-76战略运输机。

占到了所有空中运输力量的80%,可谓是倾巢出动,从凌晨开始以多架次、多批次的方式,将五千多名官兵,1864台套的主站装备以及配属的各类后勤保障物资运至雪区高原的野战机场集结。

整个过程持续了22个小时,尽管还有部分人员和物资没有完全到位,但安尼尔敢断言,24个小时,最多不超过30个小时,这支成建制的国产“斯瑞克战斗旅”就会完成集结,投入作战行动。

不到三十个小时呀,就能集结一直战斗力强悍的机械化作战旅,这效率放眼全球除了美国和继承苏联家底儿的俄国能做到外,估计只有被安尼尔亲眼见证的国内了。

问题是国内只有这么一支国产“斯瑞克战斗旅”嘛?要是在有几支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在30个小时内完成投送和展开?

如果在配合青藏铁路的超强运力的话,一旦动真格的话,是不是国内能在48到72个小时内在雪区高原集结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重兵集团?

安尼尔少将是越想越是心惊,越想越是胆寒,最后干脆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把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的向总部作了汇报,临近末尾不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那就是不要在高原地区太较真。

这份汇报的确在新德里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着实是没想到国内的战略投送力量会达到这种程度,然后连夜联系安尼尔询问他消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