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价格战

赵主任和方勇如此吃惊很正常,因为在他的之前的讨论中,预计承担的项目应该是MD-90客机。

结果庄建业在拿到FAA的材料认证后,直接就把承担的项目从MD-90变成了MD-11。

型号的数字变小了,可实际上两个型号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MD-90是一款起飞重量为70吨,航程5000公里的中远程客机。

而MD-11则是一款起飞重量达到270吨,航程12000公里的大型远程客机。

两者技术孰强孰弱,一看便知,但也正因为如此,赵主任和方勇都很担心,庄建业一下子把要价提的这么高,对面的麦道话事人能答应吗?

要知道MD-11的意义可比MD-90要大得多,毕竟MD-90的定位比较尴尬,麦道喊得很响亮说什么MD-90要对标波音的737和空客的A320,可实际上无论从航程、载客量、舒适度还是可维护性上MD-90根本没法跟波音和空客的爆款机型相比。

因为MD-90充其量不过是介于干线客机和支线客机中间的夹生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也就国内航空产业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历史节点,把MD-90当成个香饽饽,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上这款机型刚一出来就被波音737和A320按在地上好一顿摩擦。

于是只能下探市场,抢占支线客机订单,结果又遭到庞巴迪的CRJ-200的狙击,没办法CRJ-200拥有更灵活的机场适应能力和运营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CRJ-200将点对点的支线客机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因此尽管CRJ-200在载客量和航程上不如MD-90但更加灵活,适应性更好,不但抗住MD-90的下探冲击,而且还隐隐有种反杀的趋势。

这就让MD-90的处境非常尴尬。

MD-11就不一样了,尽管在主流的大型远程民用飞机领域,MD-11同样很尴尬,但那只限于民用客运运输,在民用货运运输方面,MD-11可就独领风骚了,就拿美国联邦快运来说吧,正在用MD-11替代以往的旧型号,组成新一代的全球快递运输的主力。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纷纷效仿。

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MD-11的市场前景还是很不错的,至少不像MD-90那般高不成低不就。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在与,这种大型远程飞行平台的生产制造是一项极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数遍世界也只有欧洲、美国、俄罗斯有能力生产制造。

说是国之重器也不为过,也正因为如此,这类大型远程飞行平台的生产技术各家都握的死死的,轻易不会交予外人。

可庄建业却就这么提了,如果不是场合过于正式,赵主任和方勇都觉得这小子是在开玩笑,当然,就算场合再怎么正式,两人也不相信对面能答应。

然而下一刻赵主任和方勇就被眼前的一幕惊的是目瞪口呆,只见李斯特与身边的默林茨交流了几句,有偏过头跟其他人低声说了几句,最后抬起头冲着庄建业苦笑一声:“麦道公司只同意将铝锂合金地板、第8段和第12段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连接件与结构支撑件、第22段的钛合金桁梁加强件以及垂尾和水平尾翼交给你们,至于辅助动力系统、机翼加强筋、中央翼盒以及内部油箱以及液压电缆等方面却不行。”

“我可以保证,所有的项目交到我这里,成本会进一步降低30%。”庄建业也不废话,直接拿出自己的杀手锏。

此话一出,对面的李斯特和默林茨都有些犹豫,但最后李斯特还是说道:“实在抱歉,庄,麦道方面给我的授权只有这些,其他的我无权答应你,更何况就算答应了,依照美国最新的航空安全法,也要对你们的产品和材料进行审核,你知道的,美国的官僚动作比蜗牛还慢,而麦道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这话李斯特说得是异常陈恳,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跟麦道捆绑过深,加之与庄建业交情不错,李斯特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活。

没办法,实在是这几年麦道的日子不好过,就如同他们的MD-90飞机是一锅夹生饭,进入九十年代的麦道公司何尝不是一锅夹生饭。

民用飞机领域受到波音压制,空客狙击,就差被压成夹心饼干了。

军用飞机领域,似乎F-15和F-18已经耗光了麦道的所有好运,先是在海军的A-12隐形攻击机项目上惨遭下马,后又在与洛马竞标YF-22中遭遇惨败。

两大项目可都是烧钱的大项目,接连惨败直接就把麦道脊梁骨差点儿打断,直接导致麦道连续三年巨额亏损。

现如今麦道就指望美空军另一项YF-35能够绝地反击,让麦道东山再起了,于是麦道公司几乎将宝全部压在这个项目上,联合诺格公司准备向洛马和波音发起决死一击。

可问题是这个项目又是个无底洞,美军的前期合同经费显然不够,绝大多数还得自己往里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