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发什么财 第二更(第2/3页)

赵秀云无奈道:“脚长在他身上,别看现在四处要介绍信、暂住证,就李通那本事,怎么样也能把他弄回来。”

花这么多钱和精力,必定有所图。

赵秀云也觉得方川唯一值得人多看一眼的地方,只有这个哥哥,更不愿意方海为他惹上麻烦,想想说:“再看看吧,叫人多盯着点就行。”

怎么这么烦人。

方海自从开始上心理学的课,也爱剖析自己,这会说:“我妈偏疼小六,我受她的影响,也更看重他。方川没出息,我既心疼自己寄回来的钱,好像又有一种庆幸,庆幸他永远有一样不如我。”

以前从来不觉得,细想起来自己也是怪矛盾一个人。

说得自己像是个坏人一样。

赵秀云心想,人之常情,说:“又不是你叫他没出息的,想想而已,每个人都有些坏念头。”

她原来还想过跟娘家人同归于尽呢,说白谁也不是圣人。

夫妻俩的闲话几句,只是方海还是多多把注意力放在弟弟身上。

可惜方川那边真的是风平浪静,好一阵一点动静都没有,老老实实就在小饭馆里洗碗。

李通倒是有点私底下的小买卖,做得不大,很多人家都这样,方海倒没想揪着这个说事,尤其是三月份首都发文鼓励“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政策上又松动些了。

反正乍一看,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不过有风起波浪,无风也要扬,好景不长,六月里头,就出事了。

赵秀云是从学校答辩回家,从马路上看一人,隐隐约约觉得挺像方川的,她视力没有那样好,只当自己看花眼,想想还是跟上去。

越走近,越觉得自己没看错。

方川在马路边上抽烟,神情看着特别高兴,不夸张地说,有点咽气前回光返照的意思。

整个人是容光焕发,跟捡了钱似的。

古怪,赵秀云左右看看,她没有方海那跟踪人的本事,这么远又听不见什么,索性大大方方过去问说:“方川,你高兴什么?”

方川先是吓一跳,估计是没料到有人会突然出现,下意识捂紧口袋。

这是兜里有钱,生怕人来抢的意思啊。

赵秀云的眼神陡然意味深长起来,说:“发大财了?”

本来就是试探一句,方川自己脸都僵起来,愣一会才大声反驳说:“你少污蔑人!”

一看就没做什么好事。

赵秀云越发狐疑,盯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回家还在琢磨,等方海下班跟他说。

方海奇怪道:“他不是去广州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

他反正上下夜校方便,总盯着弟弟的梢,听说是去广州也没起疑,毕竟现在多少干个体的人都从那边进货。

现在也只猜说:“在南边发财了吧。”

一车货拉回来,甭管是什么,都好卖得很,要是路子更广些,边境走、私进来的东西更是不缺买主。

要这么说,也是有道理。

赵秀云只当人运气好,就撂开不提,又说:“我们老师今天谈工作了?”

大学生包分配,招人的单位都写在一张纸上,按总成绩先后进去选,也不是马上就能定,给一些考虑时间。

几乎都是沪市的单位,赵秀云本来是倾向于《沪市日报》的,她跟总编有交情,去的话前程应该不错,今天却看到一个新单位,很是心动说:“沪市要办电视台了你知道吗?”

方海还真没听说,毕竟不是一个系统,问道:“你想去啊?”

这可是新单位,事情一定多,《沪市日报》几乎是大家的首选了,按理她一定能去的,之前也一直都这么想。

赵秀云就是有想法,说:“我还得再想想。”

一份工几乎就是干一辈子的事情,可不得深思熟虑一点,她就是觉得去电视台的话以前没干过,是个大挑战。

还有几天时间可以犹豫,方海反正也给不出什么好建议,一切看她意思。

只是夫妻俩过日子,总得有商有量的。

这就是生活里的小插曲,有的事可不是。

方芳没几天找到家里来,说:“我有个小姐妹,写信来说前几天看到方川跟几个人在老家转悠,又没见过他回家。”

什么意思?

回老家还偷偷摸摸做贼一样吗,其中必有古怪。

方海沉吟片刻才问说:“几号?”

“上个月十七。”

那不就是去广州的时候?

沪市到老家可不顺路,方海手指在桌上点点,说:“行,这事你不用管了。”

方芳别的想法没有,就是希望弟弟没闯出连累她四哥的事情来,说完要说的事情就告辞。

赵秀云百思不得其解,问:“老家有什么?”

她是想破头,也不知道有什么叫人惦记的。

方海更不知道,但语气阴恻恻说:“让我知道,我非剥他的皮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