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孩子的心思(上) 方海这个人有个优点……(第3/5页)

方海不许她干活。

“我来我来,你坐歇着。”

坐歇着?

打能下地干活,赵秀云就不知道这仨字怎么写,今天倒新鲜,看他吊着只手都不安分,有些无奈。

“行,你来,你要能行你就来。”

人家还真能行,一只手虽然不太方便,磕磕绊绊也能干一茬。

要是那种眼里揉不得沙的一准不合格,但赵秀云不是,结婚过日子的人,要是样样都要计较,她能给累死。

她坐着当监工,还摸出把瓜子来,东指挥西指挥。

“用点力,没擦干净。”

方海任劳任怨,满屋子蹿来蹿去,还乐在其中。

夫妻俩身份掉个,赵秀云拧开收音机,听得好不惬意,听着听着还唱起来。

方海停下来擦把汗说:“给爷唱大点声。”

给他能的。

赵秀云飞着眼刀,还是听话唱。

“东方红,太阳升……”

唱歌费点嗓子,就有人干活,有什么不行的。

方海浑身是劲,他觉得偶尔放这么个假挺好的,孩子不在,夫妻俩说话做事都自在,不像孩子在,媳妇眼里也看不太见他。

到底有伤在身,赵秀云还真不好太奴隶他,见差不多了去厨房做饭,叫他停下来。

方海就是一尾巴,她走到哪里跟到哪,跟得还近。

赵秀云要是猛地后退,就扎进他怀里。

胸前还吊着手呢,这人是不是该骂?

“老实点。”

方海一是粗犷,二是骨折这种伤,他十来年也有过几次,俨然“惯犯”,很不放在心上,被骂了就嬉皮笑脸,只要不往心里去,就当没被骂过。

总之脸皮厚得不像样。

真是怪哉,赵秀云没结婚前公社也有这么号人,天天往她跟前凑,骂得狗血淋头也无所谓。后来嘛,听说老赵家收八百块钱彩礼,也就没有后来了。

说起来,方海娶她真是大价钱,要不是为这个,她落不到这家的门边上。

赵秀云其实一直挺好奇的,问他:“我妈当时要那么多聘礼,你怎么能应?”

新婚她就知道,婆家意见老大,恨不得从她身上剜下一层肉。

方海直白道:“当时大家都说,等功成名就就娶个像你这样的漂亮姑娘。”

少年人总是有数不清的幻想,聚在一块说话都以为自己将来能干大事。有钱了就娶个漂亮姑娘,盖五间大房,生一窝孩子。乡下人,想出头哪有那么容易。后来功成名就的就他一个,可不便宜他了。

赵秀云知道整个大队不少男孩子喜欢自己,谁叫她长得好呢?谁不喜欢颜色好看些的。

不过还是有些意外,毕竟方海参军的时候她才十二,说起来,十五六岁结婚的大有人在,好像又不奇怪了。

方海这会说起这些不觉得不自在,还说:“你记得石头吗?”

“记得,就是三口井后头那家的。”

老家的人,赵秀云有的也是记不太清,她出大队太早,但石头还是有印象的。

“他原来老喜欢你了,还跟明子打架呢。”

其实赵秀云跟他们都没说过话,乡下风气不算开放,又都早熟,男孩子堆里认定一等一漂亮的就是她。

漂亮姑娘,总是引人注目,现在想想,还挺可笑的,人家连你赵钱孙李都不知道,两个人还争“可不可以喜欢”。

这些事,赵秀云是不太知道的,小时候献殷勤的人太多,随着年纪渐长又变少。她打小就知道,自己是家里案板上的肉,切多少,怎么切自己说的不算。

“喜欢我的男孩子多了去了。”

这话是一点都不假,方海当时花彩礼不是不心疼,都抵不过他想娶赵秀云的心。喜欢是肯定喜欢的,但这种喜欢和衣锦还乡要盖大房子是一样的,好像是标配,觉得我就该娶这个人。

相看结婚,说有多少感情肯定是骗人。

就是赵秀云都不是奔着喜欢结婚的,她那个时候有好几个愿意花钱的预备对象。

一个是公社副书记的儿子,不过是老小,人不够上进;一个是县机械厂的四级工,年纪大;一个是供销社经理,有点爱搞花花头。

共通点是家里条件都很不错,起码比农村出身的方海好。

但他也有优点,长期在外,她可以一个人住在公社,少跟婆家人打交道,而且年纪轻轻就提干,大有可为。

总之这个人,是大姐赵秀丽权衡利弊后选的。

其实她要是奔着钱,选另三个都还好些,娘家妈为此很不高兴。不过赵秀丽自己也跟妹妹说,结婚就是投胎,这胎希望她能投得好。

姐妹俩不是没有温情的时候,赵秀云有时候心软,想起来的全是大姐的好。可就是因为有好,才叫人更恨,恨她把弟弟们摆在第一位。

一笔理不清的烂账。

两个孩子的妈了,即使憔悴也不掩风采,再加上自信里的万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