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4页)

梅大小姐进京之时,柳如溪早已嫁入了公主府。

故而对于这位梅小姐,柳如溪也只是听闻过其名,从未见过其人。

原本柳如溪还在思索,为何梅小姐会无缘无故便站出来替她说话。

便听闻骠骑大将军是厉王麾下的将领,顿时觉得此事应当有厉王妃的安排在其中,心里顿时便对顾砚书又多了几分感激。

若顾砚书知道柳如溪此时的想法,多半会告诉她:

虽然你的推测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承蒙错爱,这事儿还真与他无关。

原本顾砚书的确打算安排一些人手去引导舆论。

毕竟那些人虽是在针对柳如溪,却也与顾砚书想要平权的想法背道而驰。

只要能够在这次的舆论之中取得胜利,接下来想要再推举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能顺利许多。

然而这些计划顾砚书都还没能付诸于行动,便听到了梅大小姐在茶楼舌战群儒,动手将那几个叫嚣的最为厉害的人给抽了一顿的消息。

紧接着,顾砚书便发现,梅大小姐这番举动带给他的惊喜远不止与此。

梅大小姐当了前锋打了头阵,那些原本便觉得这番言论不合理的人,也逐渐站了出来,对其进行了反驳。

柳二小姐不过是不堪受辱,要求和离而已,合情合理,为何要对其严惩不贷?

这些人怎么不说是福宁公主以及丁一白种因在先,得果在后?

为何不说让公主府将丁一白叫出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反而要惩罚原本便已经受尽了磋磨的柳二小姐?

就因为柳二小姐是女子,就要受到如此对待?

若真是如此,那么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随着站出来为柳如溪说话的人原来越多,这两股不同的声音竟然逐渐打成了平手。

作为邀月阁幕后的东家,顾砚书一眼便看出,这次站出来为柳如溪说话的,大多都是邀月阁中的常客。

顾砚书惯来是一个会顺水推舟的,见到这样的情况,干脆也在其中出了一把力。

原本打成平手的两股声音,在这一股力的推动下,很快便分出了胜负。

那些叫嚣着天齐男子夫纲不振,要求将柳如溪严惩以儆效尤的声音,逐渐变得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消失殆尽。

随着这些人的消停,另一股声音也逐渐停歇了下来。

原本顾砚书还想乘胜追击一番,但转念又想到了这次的舆论,归根结底还是因柳如溪而起。

而柳如溪之事,在京中已经闹腾的够久了。

过犹不及,若是再就此事纠缠下去,恐怕会引起百姓们反感。

想到这里,顾砚书便决定就此作罢,左右从这次的事不难看出,不少女性的思想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

待到日后这番思想成型,再来做出改变,也要容易许多。

而在风波平息之后,顾砚书则是又一次收到了来自柳如溪的请帖,邀他前往归园居一聚。

这次柳如溪给顾砚书递请帖,最主要的便有两个目的:

其中第一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向顾砚书表示感谢。

若非顾砚书当初为她指点迷津,她或许还在与丁一白纠缠不清。

再有便是后来她千夫所指之时,顾砚书让梅小姐挺身而出,为她解困的恩情。

顾砚书这个时候才知道,柳如溪竟然一直以为,当初梅大小姐仗义执言,是他的安排。

略觉得有些失笑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将事情的真相告诉柳如溪。

在知道当初梅大小姐会说出那番言语,完全是她自己的想法时,柳如溪明显有些意外,脸上的表情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凝滞。

随后,柳如溪稍稍回过了神,眼中闪过了一丝意味不明的复杂神情。

这个眼神过于复杂,顾砚书也没能看清楚其中的含义,只能隐隐从中察觉到一丝自嘲。

随后,顾砚书便听到了柳如溪说出了她今日与顾砚书见面的第二个目的——

与顾砚书道别。

按理来说,柳如溪与顾砚书之间的关系远没有这般亲切。

但柳如溪此番离京,便不打算再回京,现在既与顾砚书见了面,自然应当道个别。

顾砚书没想到前些日子还在说着要在京中买一处小院的柳如溪,现在竟然做出了如此决定。

看出了顾砚书眼底的意外,柳如溪垂眸看着桌前的茶盏,轻笑了一声:

“和离之事闹得太大,妾身若继续在京中生活,难免会有诸多不便,不若就此离去,从此山高水远,至少逍遥自在。”

若是可以,柳如溪自然也不想离开京城。

这是生她养她的故土。

然这次和离之事,看似她大获全胜,其实内里隐患重重。

英国公府内对她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

府内原本已经有两位正在相看的姐妹,皆因此事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