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第2/3页)

若真是如此,恐怕在这场雪灾里,被冻死的百姓并不在少数。

“那报信之人,是今日寅时初到京城的。”

寅时初……

根据兴仁的说法,今日卯时不到,皇上便将秦戮召进了宫中。

算算时间,恐怕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皇上一点也没有耽误,便将人召了过去。

不过事关人命无小事,皇上如此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来秦戮的话,也证实了顾砚书心中的这番想法:

“父皇得到消息后震怒,随后便急召了本王与其它几位皇子,以及朝中诸位大臣进宫商议。”

“商议的结果呢?”

卯时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时辰了。

召了这么多人进宫,又商议了这么久,就算天大的事,也应该有了结果。

“父皇安排了人,即刻出发,前往绍城赈灾,至于与此事有关的一应官员,则在赈灾结束之后,再押回京都处置。”

“父皇派了谁去赈灾?”

从秦戮的语气顾砚书便知道了,这次前去赈灾的人,不是秦戮。

秦戮很快便给了顾砚书答案:

“选了二皇兄与户部的赵侍郎。”

一听到赈灾的人选,顾砚书便知道,此事确实与厉王府没有什么关系了。

无论是二皇子,还是户部侍郎,都是大皇子秦晟的人。

“大皇兄在父皇挑选赈灾人选时,便极力举荐二皇兄,父皇似乎也更属意让二皇兄前往,本王也就没有过多地争取。”

见顾砚书一脸沉思的模样,秦戮不由解释了一番。

顾砚书一听便知道秦戮这是误会了:

“这赈灾一事少不了要过户部的手,户部尚书又是大皇子的人,王爷不去反而是好事,若真去了,事情恐怕还不好办。”

光是浅浅听了秦戮一番描述,顾砚书便知道这绍城的事并不算好办。

去赈灾的人能够将

问题解决还好,若是不能,少不得要吃一顿挂落。

若是秦戮去了,这种情况下,户部若是想给厉王府使绊子简直是太容易了。

顾砚书在心中权衡的同时,完全没有发现在他说出这句话时,秦戮脸上瞬间有了一丝放松。

在顾砚书问到赈灾的人选时,秦戮心中便有些忐忑。

毕竟这事儿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时机,但他却没有争取到手。

以前秦戮在军中便听到过不少将士在私底下讨论自己的妻子。

有时是炫耀,有些时候是抱怨。

而在那些抱怨之中,亲历听到的最多的,便是将士家中的妻子嫌弃那将士不够努力。

其中经典的言论便是“你看和你一同入伍的谁谁谁,现如今已经做到了千户长,你努力了这么些年,怎么还是个小队长?”

还有便是“一天天不思进取,我看将来退伍了你怎么办!”

秦戮还真有些怕顾砚书也给他说上一句“怎么这次大皇子争取到了赈灾一事,王爷却没有?”

若是这样,秦戮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如何作答。

心中塞了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面上自然也就带上了一些。

顾砚书见秦戮面色有异,反而以为他这是没有争取到这次的差事有些不快:

“王爷不必多想,赈灾一事,父皇应当是有自己的考量。况且进来厉王府已经出了太多风头,如今低调一段时间也好。”

秦戮哪里会想到,自己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没有争取到差事,王妃脸上不减丝毫不快不说,甚至还反过来安慰他!

顿时喜滋滋地点了点头:

“王妃说的有理,本王知道了。”

顾砚书可不知道秦戮心里在想些什么,见他脸色缓和了不少,便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那今日还要进宫向父皇以皇贵妃娘娘请安么?”

“昨日夜里父皇便没有怎么休息,本王离宫之时,父皇脸上已经有了疲态,已经免了今日的请安,一会儿王妃同本王去一趟皇贵妃宫中便是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顾砚书并不意外。

依照皇上的性格,发生了绍城这样的事,恐怕连这个年都不想过了,更别提晚辈的请

安。

只是进宫的时候,顾砚书也没有忘记将皇上的那一份年礼给带上。

人虽然不需要过去,但礼物还是需要送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绍城雪灾的缘故,顾砚书这次进宫时明显能够感觉到,宫中的氛围并不好。

皇贵妃甚至没有让顾砚书和秦戮在宫中多留,不过几盏茶的功夫,便找了借口将两人给打发了。

或许是秦戮本就对皇贵妃感情平平,对此倒也丝毫不介意,顺着皇贵妃的意思,便带着顾砚书出了宫。

离开之时,顾砚书下意识向皇上寝宫的方向看了一眼。

此时宫中因为过年挂了不少红灯笼,皇上的寝宫自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