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面圣(第2/3页)

于是,公孙佳得陪着这两位一同回城,她心里并不是很乐意。如果是个正常的将领,自然是骑着马,她自认为自己不正常,是打算乘车的。现在好了,她得陪着这两位,三人并辔而行地入城。

公孙佳会骑马,但是骑不快,骑术也不大谈得上。可还得踩着凳子往马背上爬,再一看,不但太子比起她算是身手矫健,连赵司徒上马的姿势都比她潇洒。

太可恶了!

公孙佳坐在马上,抖了抖缰绳,众将校也纵纵上马,要跟着进城。元铮想了一下,没有上马,前走了几步,要为公孙佳牵马,与此同时,另一双手也伸了过来。元铮惊讶地看着荣校尉,荣校尉乃是正经校尉,可不是干牵马的事儿的。荣校尉道:“上你的马去。”

公孙佳说:“别争了,我行。你们都是有功之人,不该干这个。走!”

荣校尉看公孙佳比自己的眼珠子还要金贵,并不肯让。公孙佳坐在马上,垂下眼来扫了两人一眼,眼神不冷,静得有点吓人,两人慢慢收回了手,再慢慢往后退……

太子笑着摇摇头,说:“咱们走慢些。”

进城也快不了,因为被围观了,他们进城就是展示朝廷威仪的,就是让京城的百姓知道,朝廷好得很。所以必要走得慢些,只要秩序不太乱,就是亮出来给人看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街上已经充满了年味儿,男女老幼脸上都带着喜悦的光,仿佛打了胜仗的是他们自己个儿。好些人还是头一回见到公孙佳,太子出现的机会都比公孙佳要多呢。围观者指指点点,荣校尉紧张出了一身的冷汗,生怕突然发生个什么事故惊了马。

百姓们看新奇,先前纪宸凯旋也来过这么一遭。那时候将士脸上的神情与现在有些像,又有些不同,反正,眼前这些个是有股子亲切的劲儿的。士卒们也昂首挺胸,克制着自己可别顺手接了百姓手里的东西。公孙佳为整军纪,是着实罚过人的,这菩萨是会给你好吃好喝,也会给你一顿好揍的主儿。

皇帝没有站在城楼上等,他在宫里等。隐隐的,宫门前传来山呼万岁之声,皇帝问:“怎么回事?”

郑须笑道:“怕是定襄侯的主意,年轻姑娘家,有意思。”

皇帝也笑着摇摇头,说:“那你再跑一趟吧,再赏酒食。”

“是。”

不多时,又是一阵欢呼,接着就安静了。郑须回来了,对皇帝说:“陛下真该去看看,有模样的。领了赏也很安静有规矩。”

皇帝想了一下,居然说:“也好。”

弄得一旁重臣们各有思量。

皇帝对公孙佳的重视,他们是看得见的。消息灵通者如容尚书等心里有数,公孙佳干活漂亮,虽然有点不可思议,可她确实做成了。另一部分人是纯粹的疑惑,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维护她。需要吗?这是为什么?

纪炳辉甚至早就想亲自去看一看,忍而又忍,让纪宸去看一看,评一评。

纪宸没在御前,他已经冷眼看了公孙佳进城。直到整队列伍从眼前经过,他又郑重看了看俘虏,一言不发,冷着脸回家了。并不知道皇帝亲自站在宫城的城门上,注视着队伍从他的眼下走过。

兴奋有的,年轻人的跳脱有的,秩序,更是有的!他能看到的,比钟保国看的更多。队伍发现了城楼上有人,看到了皇帝背后的仪仗,不由欢呼起来。队伍停下了,转向,叩拜,起,又缓慢地往前移动。

皇帝点头:“不错。叫他们几个回来吧,不必在下面守着了。”

太子才领着公孙佳等人到殿上拜见皇帝。

此时重臣在侧,详情又早都具本奏上,都是些礼仪性的问答了。皇帝说的最重要的意见是:“有功必赏,说什么推功让与部下?知道你不领功是要照顾他们,你要看顾他们,自有日后。我却不能不赏你。”

一个小宦官在门边探头探脑的,皇帝扫了一眼,小宦官缩了回去,不敢动了。皇帝道:“就这么着,司徒、太尉,加紧办了,让将士们也能安心过个年。有司也可封印了。”

打发走了大臣们,皇帝笑着对太子说:“皇后那儿派人来催了,一准是你姑母她们等急了!药王啊,你外婆就差天天住我这儿了。”

公孙佳笑道:“回娘家住住,算事儿?”

皇帝喷笑:“越来越胆大了,走,一道过去,你的手杖呢?”他看出来公孙佳已经有些疲乏了,示意侍女扶一下公孙佳。太子道:“她骑马来的。”

皇帝吸了一口凉气:“不许叫你姑母知道,不然又该念叨了。”

太子与公孙佳都笑了。

走去中宫的路上,皇帝慢慢地说:“你呀,有功不领,有人要难过喽。做得太好,是会让心思不纯的人难受的。但是正直的人会喜欢。不过呢,你也不能太迂直单纯,以为做得好就能压得住阵脚。要镇得住,当然要有功业,可功业之外呀,还要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