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问计(第2/4页)

公孙佳道:“那就好。”挑挑下巴,阿姜给吴孺人背后又塞了个垫子,软鼓鼓的垫子贴着她的腰,吴孺人不由自主地往垫子上靠了靠。软软的垫子,真舒服。宫里的东西未必比这个差,吴孺人于人前是从来不敢这般靠着的。炭盆也搬到了榻下,暖暖的,吴孺人一口粥咽下,从喉头一直暖到了胃里,舒服。

两人吃了半碗粥,吴孺人就放下勺子,看公孙佳进食也慢了下来,一面给公孙佳布菜,一面说:“快过年了,宫里的事也多了起来,不定什么时候能出来,今天得空就来见见君侯。”

公孙佳放下筷子,对她说:“你甭忙,让她们弄。你有事。”

吴孺人叹了口气:“是。瞒不过您。”

“怎么了?”

吴孺人犹豫了一下,苦笑道:“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是妾孟浪了。”

“说说。”公孙佳其实还没大醒,不过料想吴孺人这也不是太大的事儿。

吴孺人道:“那一位的意思,要给我们殿下再添两个人。”

太子妃要给自己儿子选两个侍候的人,这倒不意外。太子妃是个认为女人该管着“婚”的人,她就这一个儿子,对章昺屋里的事儿当然会上心。她如今倒不会管儿子宠哪个、不宠哪个,但是章昺如今与她关系有疏远,她就起了这么个拴住儿子的心思。

且章昺身边这几个人,太子妃如今看着也不大满意了。吕氏不用说,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吴孺人性情之类都不错也能干,然而不能生了,她占着章昺,就是耽误章昺生孩子,这是不可以的。谢宫人与吴孺人算是同类,章昺目今还算宠她,但是谢宫人比吴孺人还差一点,生的儿子又不伶俐。

综合考虑,太子妃觉得以前从宫婢里选些罪臣之女可能没大选好,她决定选几个知书达理的良家子。出身也不错,免教出了吴选那样的尴尬事,也是温柔可意,类吴孺人,章昺一定不讨厌。最重要的是,年轻、健康,可以开枝散叶。

太子妃这么想了,也就这么干了。她给章昺挑了四个小官之女,出身没得说,模样也不错。章昺无可不可的,新鲜感人倒也有,顺手指了其中一个,太子妃就决定了,这人进来就是个孺人的身份。正赶上快过年,趁着这个由头,上道表章就能办的事儿,又不是要换太子妃!

吴孺人死求活求,给谢宫人在太子妃面前也争了一个名份,争完之后又觉得后悔了——谢宫人有了这层身份,就能养二郎了吧?她跟人家生母怎么争?

总之,怎么弄都不得劲儿。昨天,东宫里就先达成了这么个共识,谢宫人昨天晚上就抱着二郎不大肯松手了。吴孺人当时没说什么,还很大方地说:“以后你们母子就能痛痛快快地一起过活了。”结果是一夜没睡好,今天一早,正借着忙年的理由,又跑了出来。

公孙佳听了,没有说话,闭上眼睛往后一倒。吴孺人紧张地看着她,声如蚊蚋:“妾熬着也就熬过去了,只是心里的事积的太久、太多,一时冲动,就来打扰您了。”

公孙佳“唔”了一声,吴孺人心头一紧,等着她的下文。这事儿她确实也算能应付得来,但是她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紧逼的威胁。如果只是一件一件的单独的事件,比如被吕氏针对之类,是能熬得过去的,她也有这个自信能应付得了,吕氏多么的……直白呀。太子妃一出手,份量就不一样,她是可以改变章昺后院整个生态的。思前想后,她还是觉得需要有一个厉害的人来给她统筹一下。操作她会,但是路,她需要一个明白人给她指一指。只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搭理她。

公孙佳没将自己与吴孺人捆在一起,只是不介意给太子妃添点堵。她睁开了眼睛,对吴孺人道:“不算大事儿。”

吴孺人认真地点头,听公孙佳继续说:“说你东宫的大势,能一语定乾坤的就太子、太子妃二人,太子不大管家务,太子妃一人而已。她要弄你,趁早认怂逃命。她不想弄你,你就安全。别让她觉得你对她的外甥女、她的娘家有威胁,教唆广安王疏远外家就行。

其次是广安王,他要讨厌你,你就什么都没了。你不姓吕,更不姓纪。不过,他不会与你计较,不会要你的命。母子不睦,想好你站谁那一边。

你余下的不过就这么几件事儿:一、宠爱难持久;二、弟弟难调教;三、没有自己的儿子;四、外面没人支应。”

总之,吴孺人没根基,啥玩儿都没有,活得怎么样全看别人心情。这也是公孙佳敢跟吴孺人更亲近、对她多一些支持的原因,吴孺人且还翻不了天去。

这个“外面没人”不是说的别府里的侍女宦官之类,说的是正经八百儿的有一点门路的官员之类,也就是说,朝上的势力。这个一般对宫里的女人来说,就是娘家人,勾结朝臣不是一般后宫能干好的。吴选现在还是个空壳子,且还在训着,公孙佳不放话,他也不敢就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