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宫宴(第2/5页)

郑须道:“酒钱收好,现在还不用,以后缺了再讨,人我给你找。”开宴前他已有过安排,像胡老太妃、公孙佳这样的易碎人群,他都派了专人盯着,此事不须表功。

“谢郑翁翁。”

“不敢当。小行,伺候好了县主。”

小徒弟也机灵,凑上跟前来,抬起了胳膊:“您要是累了就先扶着奴婢将就一下儿。”公孙佳摸出个金粒子扔给他:“给你的。”抬手按在他的肩膀上。小宦官悄悄揣了,低眉顺眼乖乖站着。人还在陆续往里走,公孙佳不经意地问:“今年有什么新菜色吗?”

小宦官道:“还与往年一样,不过听说今年贡上来的海味比去年的成色好,您等会儿可以尝一尝。”公孙佳尽问些吃的玩的,还问今年正月十五灯节宫里是不是也开始准备了,有什么新鲜的灯。

小宦官也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跟一个十二岁的小县主聊个天儿,自己心里也挺美。师父说了,这些人爱套他的话儿,小县主就不一样了,给钱,还闲聊,都不问别的。问也是问八卦趣闻,不问皇帝在干什么、私下说了什么。

小宦官放松下来,跟她闲聊,什么小八卦都给公孙佳倒一点儿。人进了一半的时候,公孙佳已经跟他聊到了宫里何处最热闹,哪里最轻闲,甚至知道了广安王从东宫里调了两个宦官往宫外去——都是小宦官不知不觉间讲出来的。

公孙佳就跟着他闲聊:“那出去宫外是好事吗?能吃到好吃的?用到好的?你比过吗?”

“奴婢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不过对他们应该是好事吧,他们都是小字辈儿,在宫里也没太好的给他们。出去可能还能主事哩。不过我不愿意出去,出去了想再回来就难了,我在宫里挺好的。”

时间过得飞快,公孙佳的话题又转回到了吃喝玩乐上。等人差不多了,公孙佳道:“你去吧。”小宦官道:“奴婢师父吩咐奴婢伺候您的。”公孙佳道:“你再站这儿,大家拜下去,陛下就该看着你啦,你去吧。哎,你叫什么?”

小宦官凑近了说:“奴婢郑行。对了,您的座儿在那儿,师傅给您安排俩人就在您身后的柱子边儿上站着。遇着给您闹事儿的,您别声张,叫他们动手就行。他们要是来不及,您也别大叫,照那动手的,来一下狠的,就对膝盖死命踢!踢完了您什么事儿都不知道,咬死别认!让它自己叫唤。陛下不喜欢人在这样的时候闹出事儿,难看。”

“知道啦,下回还跟你聊天儿。你再跟我说说,哪儿贡的香好。”

~~~~~~~~~~~~~~~

钟秀娥紧赶慢赶就怕闺女受气,到了一看她混得挺好,也放下心来,走过去问道:“干嘛呢?”

“郑翁翁让人给我搬坐儿,我没要,他就叫了个人陪我。”

“哦,他人不错。”

一时人齐了,公孙佳跟着亲娘站好队,又有宦官出来整了个队,看齐整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三声鞭响,静音。帝后出场,乐起,百官舞拜。一场结束,各自入席。

公孙佳被亲娘攥着手,一气领到她们的席上。很靠近御座,在她们前面也就几个公主王妃之类。邻近那桌坐的还是她的小姨妈,延安郡王妃,姐妹俩打了个招呼,宴会就正式开始了。

按照流程,上完了第一轮的菜,皇帝举杯,大家跟着举杯,上寿,三次。

正式流程算完了,接下来是大家互相联络感情的时候,照皇帝和亲戚的习惯,必然有说笑打闹串席的。什么御史都管不了,什么礼官都纠正不来。配合着此时鼓乐齐鸣,歌舞升平,要多喜庆有多喜庆。

郡王妃又凑了过来,笑道:“药王又长大了。”

公孙佳道:“阿姨好久没看我了,我当然长了。”

“小没良心的,我那么多东西喂了狗了吗?我不看你,你不会来看我?咱俩谁大谁小啊?”

“你家太吵了。”

“你还怪上我了?行,你等着,过两天我就去打你。”

公孙佳往亲娘身后一躲,还吐了吐舌头:“打不到!”

除了丧礼等礼仪,这位小姨就没去过公孙家,倒不是感情不好,而是她生性爱动爱玩闹。跑到丧家说笑不合适,不玩又不合她的本性,干脆就不停的送礼人却绝不出现。

姨甥俩拌了一回嘴,觉得脾气相投,都很开心。这才是公孙佳心中的“与阿姨正确的相处模式”,无奈余盛个二百五就是不开窍。闹个差不多,钟秀娥就问妹妹:“英娥,你家丫头呢?跑哪儿去了?”

“我让她自己看看,今天入殿的有没有看的顺眼的。”那一位比公孙佳大两岁,该开始琢磨出嫁了。

公孙佳道:“能上来的都是什么人呀?老的老、成家的成家,要不就是自家兄弟,你们别坑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