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6/7页)

这个事情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于是便放在了一边。

这天,上书房来了一位新同学。

大家本来以为新同学是十一阿哥胤禌,他虽然在今年五月就已经年满五周岁,到了搬出后宫,入学上书房的年纪。

可是因为身体的缘故,他需要有人非常细致的照顾,所以康熙特许他不必这么早就开始读书,5让他在宜妃身边多待一些时日。

于是,大家都在猜测这个新同学究竟是谁,难道是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

其他阿哥年纪就更小了,更不可能。

那这个人会是谁呢?大家都很好奇。

人竟然还是大早上康熙检查皇子们功课的时候,亲自带过来的。

大家一看,都傻眼了。个个目定口呆的站在那里,打量着那个走进书房的男孩儿。

那个男孩儿看起来和五阿哥差不多高,但是显得比五阿哥还要壮,皮肤黝黑,留着头发,身穿蒙古服饰。

“啊这……”

胤祐和他的兄弟们一样惊讶,上书房怎么忽然来了个蒙古人,竟然还要跟他们一起读书。

康熙并不打算向儿子们介绍一下这位新同学,他还忙着呢,匆匆忙忙的抽查了几个皇子的功课,就得回去处理朝政。

和往常一样,这么多人里面,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学业是让他满意的,六阿哥也还凑合,其他几个,包括胤祐在内,他都懒得再问。

等康熙走后,大家一拥而上为了过去。七嘴八舌地问:“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你是从哪儿来的?”

“这里是紫禁城,你怎么能来这儿读书呢?”

“……”

那人挠了挠头,好像有点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

五阿哥见状赶紧切换为蒙古语模式,把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

那人这次听懂了,吞吞吐吐的答道:“我叫……我叫策棱,博尔济吉特氏。”

胤祐听到博尔济吉特氏就来了兴趣,问道:“你是从科尔沁大草原来的吗?”

“不是!当然不是,我不是科尔沁部的人。”小伙子张了张嘴,又继续否认道。

胤祐好奇:“那你是哪里人?”

“我来自漠北,喀尔喀蒙古。我的家乡在塔米尔。”

塔米尔是什么地方胤祐倒是没去过,不过喀尔喀蒙古他倒是听说过,就在去年还频繁听到这个地名。

去年噶尔丹率领他的大军正是在侵略这个地方。

胤祐继续问道:“那你怎么来京城了?”

“我和弟弟跟着爷爷一同归顺大清,大清皇帝赐给我们宅子,让我们住下,还将我带来这里,跟他的皇子们一起读书。”

喀尔喀蒙古本就内讧不断,准噶尔大军打过来,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很快就土崩瓦解,他们只能依附于大清,很多人都逃亡漠南,归顺了清廷,这其中就有策棱的祖父。

上书房忽然来了个蒙古同学,大家好奇之余其实也有些不习惯。

虽然诸皇子们也学习蒙古语,但毕竟不是母语,学得也没那么好。日常能用蒙古语对话的只有五阿哥和胤祐,他俩毕竟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带大的孩子。

策棱只会说蒙古语,不会满语也不会汉语,跟玉带锦跑眉目俊朗的小皇子们显得格格不入。

师傅把他的位置安排在胤祐旁边,毕竟胤祐是诸皇子中蒙古语最好的,性格又外向开朗,跟谁都能玩到一块儿去,指望他能帮助策棱尽快融入上书房的学习。

可是,师傅忽略了胤祐一向是个上课除了听讲,什么事都干的学渣。

师傅讲的那些内容,他都能倒背如流,闲得没事,就隔着过道跟转学生聊天。

“嘿!”

“……”

策棱虽然现在还听不懂师傅在讲什么,但是进宫之前祖父就告诉过他,他们是来投奔大清皇帝的,皇帝肯收留他们,还将他接入内廷读书,这是对他们的恩赐,他应该珍惜。

兴许以后,大清皇帝打败了噶尔丹,有朝一日能让他们重返故土。

策棱怎么敢在课堂上开小差?

胤祐见对方不理他,又问道:“你是那个土谢图汗部的人吗?”

对于喀尔喀蒙古,胤祐就听说过土谢图汗部,因为它是莫西蒙古四部之首。各个部落关系太复杂了,别说胤祐,就算是太子,甚至康熙,也很难理清楚。

这次策棱终于有了反应,他在听到“土谢图汗部”几个字的时候微微皱起了眉头,神色颇为不屑。

“不是,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听到“成吉思汗后裔”几个字的时候,胤祐也没当回事:“噢,那噶尔丹不也说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吗,那他为什么还要打你们?”

“才不是!”策棱一拍桌子站起来:“他算什么成吉思汗的后裔,他是额森的后裔,瓦刺部落不过是当年与黄金家族有联姻罢了。我是的曾祖父是成吉思汗的十八世孙图蒙肯,真正的成吉思汗嫡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