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5/6页)

戴梓这个本来极不受康熙待见的汉臣,也因此受到了皇上的重用。

进入八月上旬,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他们又要准备回宫了。

四阿哥和胤祐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今年收获的稻米和小麦留下一小部分送去承乾宫,其他就按阿玛去年安排的,分发给畅春园山脚下的老百姓。

他们回宫那一日,沿途的百姓看到皇家出行,远远地跪拜,叩谢皇上。

这里开始建皇家御园的时候,他们还背地里骂官家劳民伤财,现在连续两年得了皇上赏赐,刚搬来的时候,又减免了他们的赋税,恨不得皇上常年住在这里,不要回宫。

他们刚回到宫中就传来一个消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去世了。

他在临终前,让另一位同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安多,将自己毕生的著作都运进宫来,送给了康熙。

这些著作包括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历法、数学、医学等等。

胤祐曾经听过南怀仁讲课,那些周游列国,见过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有曲折离奇的传说,以及不同地方的植物、动物还有人……

这些都让胤祐深深地向往,小家伙也曾笑着对阿玛说:“我也好想坐着一艘大船,到南大人讲到过的那些地方去瞧瞧。”

康熙对此的态度却颇为不屑:“咱们大清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地方,那些弹丸小国有什么可去的?”

胤祐觉得阿玛说得不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去看过了解过才知道。

比如南大人就提过,意大利善于制作玻璃,宫中大块的穿衣镜就是他们制造的。

可见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掌握了制造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值得学习。

还有,荷兰人善于造船,他们能造出有几千个酒桶那么大排水量的船。

据说在遥远的黑龙江,萨布素将军和沙俄开战就要用到战船。

难道他们的造船术不值得大清学习吗?

但是阿玛接下来做的事情,更让年幼的小朋友不解。

他把南大人留下来的那些书籍大部分放进了弘德殿封存起来,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的,不需任何人查阅。

那些书上记载的东西多有意思,为什么阿玛害怕被别人看到?

胤祐还专程向额娘请教过这个问题,皇贵妃只是摸了摸他的头,说:“小七,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时间确实无限的。就像你看到的星光或许是来自千万年以前发出的一样。将有限的生命放进无垠的时空就只是沧海一粟。”

小家伙眨了眨眼:“额娘,我听不懂。”

“听不懂没关系。我只是想告诉你,阿玛虽然被称为天子,但他也是凡人。只要是凡人他的生命就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预知千百年之后的事情。所以,不要妄想可以一直掌控别人的思想,到最后只会自食恶果。”

“记住,人们要的是富足的生活,安居乐业。自古以来,揭竿而起的老百姓都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颠沛流离,而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

额娘的话让胤祐思考了很久,他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又完全没有明白。

但是他知道,每天读那些《四书》、《五经》没法让他们修建出更坚固的河堤,也没法让他们种出更多粮食。

中秋节的家宴上,胤祐终于见到了他大哥的新媳妇。

大福晋祖上并不显赫,她的父亲做到了户部尚书才提高了门第。

福晋也进宫来过几次,都是向惠妃请安,胤祐从未见过。

这次家宴,胤祐才第一次见到了大嫂。这才想起来,人家当秀女的时候,他和五哥就已经偷偷见过了。

只是那时候,大福晋还是个十二三岁,未出阁的格格,现在也十六七了,长成了落落大方的姑娘。

而后,胤祐又看到大福晋身旁还站着两个从未见过,也不认识的姑娘。

他惊讶的问皇贵妃:“她们俩是谁呀?”

皇贵妃说道:“那是大阿哥的两位侧福晋。”

这个胤祐知道的,保泰的额娘就是裕亲王的侧福晋,就跟宫里的嫔妃一个道理。

胤祐好奇,总是盯着他大哥的三个媳妇看。

皇贵妃不知道他那小脑袋瓜在琢磨些什么,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看什么呢?”

小家伙如实以告:“看我大哥的侧福晋。”

皇贵妃嗤笑:“不许看!”

“为什么?”

“哪有小叔子盯着嫂子看个没完没了的?”

小家伙却说道:“他们三个看起来关系不大好。”

皇贵妃“啧”了一声:“你又知道了。”

胤祐说:“你瞧安嫔和静嫔总是跟大福晋说话,夸她端庄贤惠,还说让她明年就诞下皇长孙,旁边那俩侧福晋表情一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