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5/6页)

几位大人领命而去,这一路过去,又到淮安、宿迁等地。离开江南,康熙也没了游山玩水的兴致,全副心思都放在了黄河治理上面。

疏通河道、清理淤沙、改道入海口、视察高家堰河堤工程,让靳辅赶紧想办法,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再让黄河水倒灌运河。

毕竟皇上出宫来巡察,多少年也遇不上一次,沿途有许多老板姓出来看热闹。

康熙看到遭受水灾,年老贫寒者,便让人赏赐些银两。

这一路上来,从到苏北至黄河区域内,就没有了江南那种金粉楼台、纸醉金迷的脂粉气和奢靡感,处处都是人间疾苦,看得人揪心。

就连胤祐这个几岁的孩子,每天跟在阿玛身边也少了几分淘气,多了些懂事和悲悯。

阿玛要给沿途那些瘦骨嶙峋的老人赏赐银两,他便主动邀请自己送过去,还让李熹把马车里的点心水果拿出来,分发给前来看热闹的孩童。

等小家伙回到额娘跟前,皇贵妃便向他竖起大拇指,搂着儿子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宝宝做的真棒!”

听到额娘的夸奖,胤祐也笑不出来,他脑子里都是那些衣着破脸又瘦又小的孩童。

太子也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都是宫中锦衣玉食的皇子,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太子也让身边的太监将马车里带出来的吃的分给老百姓。

来到沂州,这一路上康熙委派了不少工作给靳辅,疏通入海口是个大工程,身为河道总督,靳辅必须亲自去主持和监督此时。

于是便不再陪同圣驾回銮,就此拜别。

临走前康熙将他叫来跟前,夸奖他这些年来治理黄河兢兢业业,修筑河工,卓有成效,往后要更加勉励,早日成功,让黄河沿岸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负皇上委任之意。

最后还赐了他一首《阅河工诗》作为褒奖。

靳辅出来的时候,太子和胤祐站在门口,他向太子行礼,太子也带着弟弟向他鞠了一躬:“希望靳大人能早日解决黄河水患,大人辛苦了。”

冬至这天,他们来到曲阜,衍圣公带着四世子孙城外迎驾。

胤祐在来的路上就见过这个人,那时候他和康熙在观澜亭说话,小家伙跟着纳兰去了趟易安居士的旧居。

他本以为这个人是济南人,没想到来了曲阜又见到了,而且听高士奇说,这个人和他的子孙都是曲阜人,他们是孔圣人的后代。

胤祐也不知道孔圣人是谁,反正感觉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任务,因为明天阿玛要去祭拜孔庙,他也要跟着去凑这个热闹。

皇贵妃开他的玩笑:“孔庙你可不能去。”

今天是冬至,他们在行营里吃了顿饺子。小家伙正把大个儿的饺子往嘴里送,听到额娘的话便停了下来,问道:“为什么?”

“因为孔子是读书人的老师,不读书的小朋友是没有资格祭拜他老人家的。”

小家伙嘟了嘟嘴,问:“那额娘你去吗?”

“我去呀。”

小家伙又问:“是因为你每天都在读书,所以阿玛才带你去的吗?”

皇贵妃点点头:“是呀,反正读书的人就可以去,去了之后就成了读书人,以后就要乖乖读书。”

“哼!”小家伙撅起嘴,放下筷子,“那我不去了。”

“……”

皇贵妃看着他,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平时最爱凑热闹的小家伙,阿玛去什么地方他都要跟着,今天竟然主动提出不去了,就因为不想读书。

“呵呵~”皇贵妃立刻发出意味不明的冷笑,“不去也要读书,跑不掉的。”

胤祐:“……”

第二日,康熙带着太子及文武官员来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御制祝文,称孔圣人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

随后来到诗礼堂,让文武官员、侍卫、随从都在殿外候着,他带着太子进入殿内,找来一位国子监名叫孔尚任的监生进讲《大学》首节,又找了个举人来讲《易经》的系词。胤祐跟着阿玛进入殿内,坐在太子身旁,被迫听了两节课。

最后还是觉得孔尚任讲得好,康熙大手一挥,决定带此人回京。

过了曲阜,中间他们便不再停下来休息,日夜兼程赶路直到回京。

当晚他们住在南苑,第二日,率领诸位大臣到孝陵祭酒行礼,又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陵奠酒举哀。

胤祐没见过这两位先皇后,自然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是小家伙明显感觉出来,在祭拜仁孝皇后陵寝的时候,太子的情绪很不对。

直到整个祭奠结束,他们准备回宫的时候,太子脸上也没有任何笑容,只那么安静的跟在汗阿玛身后,眼睛红红的,一言不发。

胤祐跟在他的身旁,没说话,偷偷去拉太子哥哥的手。胤礽牵着他,一路往外走。到上马车的时候,胤祐才回过头来看了额娘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