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回国之无问西东(9)(第4/5页)

有关简体字和繁体字孰优孰劣的问题,社会各界辩论了几十年,在乐景身处的时代,也经常有人觉得繁体字才是华夏正统,简体字失去了汉字的灵魂,不利于文化传承。

汉字简化的确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却存在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促进了文化和文字的下沉,简单的汉字便于学习和书写,从而最大范围的传播了中华文化。

当乡间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庄稼汉在地上用树枝歪歪扭扭划出“人从众”时,当西藏刚解放的农奴都能磕磕巴巴的念出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时,当外国人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来“人之初,性本善”时,汉字就从士大夫高卧的庙堂走进了鱼龙混杂的江湖,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走进了全世界每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心里。

一门全球14亿人都能书写的文字,哪怕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也绝不会消亡。

只这一个好处,就盖过了汉字简化的所有弊端,让简化字流通势在必行。

宋奇伤感的目光在一个又一个老伙计的脸上划过,每个人的脸上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彷徨和担忧。直到他看到了黎望旌。

这个年轻人表情坦然镇定,仿佛一点也不为简代繁而忧心。这深深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黎望旌,你听了我们说了这么多,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看待汉字简化?”

乐景没想到宋奇会问他。毕竟刚才发言的都是大佬,他自认就是个小虾米,这次过来旁听就是只带了耳朵没带嘴巴。

但是既然宋奇问了,乐景思索了一下,决定还是实话实说道:“我也觉得汉字简化存在种种弊端,各位老师的担心也很有道理,我也可以想见,等简体字推行后,今后繁体字会彻底没落下去,成为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掌握的文字,只会简体字的普通人会很难阅读古籍。”

“但是,”宋奇了然的看着乐景,“你还有个但是是不是?”

乐景惊讶的看了眼他,点了点头,斟酌着开口把自己刚刚心里的想法托盘而出。

“汉字在发明之初,就是少数精英阶层才能使用的文字,它不仅是特权的象征,也是精妙绝伦的艺术品。这点不光中国这样,全世界的文字都亦然。在世家统治国家的时候,绝大多数庶民,是没有资格学习文字的,汉字以及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是由世家来传承的。”

“一直等到科举制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世家对文字的垄断,许多庶民也因此多了学习汉字的机会。

但是就算他们侥幸获得了学习汉字的机会,有许多人却因为汉字的复杂繁琐而很难掌握。

繁体字复杂的构成,为汉字学习设置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庶民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聪明人才能学会汉字,实现阶级跨越。那时候的汉字,其实是被精英阶层所垄断的。”

乐景说到这里,在座的人都差不多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他们没有出言打断他的话,只是沉默着倾听,在心里翻转着各种各样的思绪。

“但是不管怎么样,汉字的简化其实是大势所趋,各朝各代的都有许许多多俗家字,手头字出现,这其中固然有文人墨客的灵光一闪,但是更多的其实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造的群体智慧结晶。人民有使用文字的需要,但是现存的繁体字太难,于是就有人着手简化,成为在小范围内流通的文字。但是谁能说他们做错了呢?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不正是由一代代中国人创造改良后的文字吗?”

“繁体字美则美矣,却只是少数精英精心制作的艺术品,艺术品注定是要被束之高阁,永远不会得到广泛流通,曲高和寡。简体字则打破了精英对文字的垄断,下沉到普罗大众,哪怕是没有上过学的乞丐,也能学会几个简体字。汉字变‘俗’了,但是变‘俗’了的汉字才拥有人间烟火气,才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字,才是能代表中国的文字。”

“所以我认为,简化汉字是大势所趋,是符合历史进程的,简化后的汉字也会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活力,将会走出中国,拥抱世界。当然,这并不等于繁体字会被淘汰,繁体字日后会变成只有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学习的文字,而就算不懂繁体字的人阅读繁体文章,凭借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共同点,也能读懂个七七八八的意思。”

乐景说完后,在场众人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开口说话。

乐景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垄断了汉字的少数精英阶层中的一员,他刚刚的回答他们听了心里肯定不会好受。不管怎么说,繁体字没落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他们作为老派读书人难以难受也正常。

但是即便知道他们不会高兴,乐景也不想为了讨好他们而说些迎合他们的话。在生活中,他是晚辈,他自然要敬让他们。可是他们刚刚讨论的是学术问题,这是事关原则问题根本不能迎合他们,他必须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是对学术的尊重,也是对在场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