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6/7页)

她其实告诉了一个人,那就是萧负雪。

在她获救之后,渡江归来的战船上,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她已经悄声告诉了萧负雪这则半真半假的消息。

她当初告诉萧负雪的原因也很简单,她要让萧负雪知道两人是站在一起的——她跟重生而来的他一样,也清楚敌人是谢钧。她要萧负雪相信,她并不是重生,只是单纯的从部将那里得到了一句话的消息而已。

而此时皇帝穆桢问起,穆明珠本可以隐瞒这一点。

但是在电光火石之间,穆明珠想起了方才在皇帝寝殿之中,母皇以解除与齐云的婚事来试探她态度一事。

她从前喜欢萧负雪,是母皇一直清楚的事实。

如果让母皇知晓她还是一如既往信任、喜欢萧负雪,那么母皇对于她和齐云之间的疑心会不会更少一些?而在右相萧负雪与未来的北府军大将军齐云之间,母皇更不愿看到她亲近哪一位呢?

这是她要给皇帝穆桢的艰难抉择。

在她眼下十四岁的年纪,一个为了感情而忽视背后政治风险的女儿,还是能得到宽宥谅解的。

皇帝穆桢见穆明珠踌躇,罕见地变了脸色,沉声道:“你还告诉了谁?”

穆明珠垂下眼睛,似是羞惭不敢看,低声道:“女臣归来途中,用了薛医官的药后,曾清醒了一瞬。当时女臣惶恐,怕不能再醒来告知母皇,因此便告知了……当时陪在女臣身侧的右相大人……”

皇帝

穆桢微微一愣,稍微松了口气,萧负雪不是莽撞之人,这秘密在他那里是安全的——只是未免太安全了,归来十二日不曾上报于她这个皇帝。

穆明珠又轻声道:“此事干系重大,女臣当时又是重伤昏迷中偶尔醒来的一言半语,右相大人大约不敢贸然上报于陛下。女臣猜想,以右相大人的个性,大约是想等女臣醒来之后,先问过女臣,确定事实之后,再上报于陛下,并非有些相瞒……”

在穆明珠说这些话的时候,皇帝穆桢就坐在对面的石凳上,静静望着这个女儿,神色间略有些惆怅。

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垂首而坐,一向清朗的声音,此时越说越低微,半是因为羞涩半是因为关切,只怕她偶然一语给心上人带去不好的影响。

正是好年华呵。

皇帝穆桢望着低声细语的女儿,有一瞬间思绪飘远了,她在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那时候她已经入宫做了侍女,给世宗看中之后,固然是想要争先出头往上爬的,但内心深处还是有属于少女的柔情,也曾相信过帝王的情意吧?只是那些岁月已经太遥远了,被后来坎坷的后宫争斗与复杂的朝政所掩埋,她极为偶尔的、还能记起旧时故事,却再寻不回旧时心情。

穆明珠为给萧负雪开脱,轻言慢语说了一通,却始终不闻母皇回应,原本的假忐忑变成了真忐忑,不由偷眼看去,却正撞上皇帝穆桢投落在她面上的目光。

那是她哪怕再世为人,也难以体会的复杂目光。

皇帝穆桢望着她,忽然自失一笑,抬眸望向岸边金灿灿的桂花,她虽然已经是半百的人,眼角眉心都有了皱纹,一双眼睛却仍是灵活美丽。

她叹息道:“明珠,你这样年少……”

穆明珠攥紧了双手,等着接下来的话语。

“你这样年少,”皇帝穆桢轻声道:“不该把心思花在男人身上。”

穆明珠愣住。

皇帝穆桢嗓音中有几许沧桑,她大约也知道现在年仅十四岁的女儿是听不懂的,也许只是此情此景,她忍不住要道一句大半生来的感悟,

“情爱,太占地方了。”

穆明珠与母皇周旋半日,虽然几次表示受教,但是她非常清楚只有此时简短一语,母皇才是真正在教导她。

这才是真正的至理。

皇帝穆桢从那远处金海般的桂花树上收回目光,看向近在咫尺的女儿——少女有着与她肖似的眉眼,“你这样聪慧又这样年少,更不该把才华与时光浪费在情爱上。”

穆明珠愣愣望着她。

皇帝穆桢笑道:“怎么这样看朕?”

穆明珠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了自己这一刻举动太过僭越,仍是直直望着皇帝,轻声道:“女臣只是觉得……好似从未与母皇这般亲近过。”

她说的是大实话,从前近十年的光景加起来,皇帝穆桢也不曾跟她说过这一日这样多的话。

可是穆明珠所说,却又不只是谈话的多寡,更是在说其中的意义。

皇帝穆桢微微一笑,站起身来,向着穆明珠伸出手去,温柔道:“说什么傻话?湖上风冷,你重伤初愈,不要再冻病了。”

穆明珠望着伸到她面前来的那只手,微微一愣——她经常对有心收用的人做这个举动,如今才知原来是从母皇这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