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133(第2/3页)

主要是苏启航白天基本都是在外面忙公司的事,所以他确实是没在家里帮苏嘉宝收过一封信。

“嘉宝,明诚,还有莉莉,他们现在是在交笔友。”周胜男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跟苏启航解释道:“现在他们给对方写信,用的还都不是自己的名字,是他们给自己取的笔名。”

其实信里真的没写什么,先是开头问好,之后就是讲一些类似于各自在学校里所发生的事情。甚至很多事情,他们三个在打电话的时候还都说过了的。

但架不住,现在就流行这个。

用苏嘉宝他们的话来讲,信是写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的,是他们用来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的。

这比打电话直接当面说,让他们觉得更具有仪式感。

钱多娣在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当时就在那里嘀咕了一句:“就是闲的。”

可不就是闲么?这要是忙得狠了,哪有功夫来写什么信啊?实在需要沟通,一个电话打过去,多方便!事情还讲得更清楚。

苏启航也没法理解这种所谓的仪式感。

但是这位一向来宠孩子,在跟周胜男问清楚苏嘉宝为什么这么频繁写信的原因后,苏启航转头就给家里买了一大堆的邮票和信封信纸回来。

这些东西被苏启航搬到了苏嘉宝的书房里,他还乐呵呵的跟他闺女说道:“先用这些,等不够了,爸爸再给你买!”

苏嘉宝惊呼:“好多!”

每一样都是拿大纸箱子装回来的,可不是老多么!

这么多,苏嘉宝得跟杨莉姗还有赵明诚这两个小伙伴,通信到猴年马月才能用的完啊!于是苏嘉宝想了下,拿起笔和信纸,又给老家县城的苏丹丹写了一封信。

等到后面把信寄过去的时候,苏嘉宝还往信封里塞了好几版崭新的邮票。

果然没等几天后,苏嘉宝也收到了来自于老家县城,苏丹丹小朋友给她寄过来的信。

苏丹丹今年才七岁半了,上的小学二年级。这孩子懂事懂得比一般的孩子早,学习这一块也比同龄的小朋友要好上一些。

苏嘉宝寄过去的信,要是里边有她不认识的字,苏丹丹就自己查字典。

把信看完了,轮到苏丹丹来给苏嘉宝写回信的时候,这位也是一边写信,一边用拼音或者是查字典完成的。

只不过这两姐妹的称呼,就没有所谓的笔名了。

苏嘉宝在信里称呼苏丹丹,是我最亲爱的丹丹妹妹。而苏丹丹在信里称呼苏嘉宝,则是我最亲爱的嘉嘉姐姐。

除开第一封信是苏嘉宝寄到老三家里去的,后面的信,周胜男瞧着却是寄到了苏丹丹的学校去了。

周胜男在帮苏嘉宝收信的时候注意到这一点后,也没去问苏嘉宝,她们这两姐妹到底在信里写了些什么,只是把这事跟苏启航提了一句。

“由着她们姐妹俩来吧……咱们什么都别问,就当不知道。”苏启航叹了口气:“丹丹那里要真有什么,嘉宝会来跟我们说的。”

自家闺女,苏启航还是了解的。

虽然是被家里人宠着长大的,苏嘉宝却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知事的孩子。尤其是在那一年的年夜饭上,周胜男见着老大和孙小娥家的那两个孩子把苏嘉宝爱吃的两盘海虾都霸占了去的时候,苏嘉宝只知道委屈巴巴的在那里冲着苏启航喊“爸爸”后,周胜男就开始有目的的教苏嘉宝一些东西了。

当爹妈的肯定是愿意全心全意的护着自己的孩子的,可孩子迟早会长大,会有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因此也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自己护着自己。

而这么些年来,苏嘉宝的性子和一些人情世故,周胜男都有在用心培养和教授。

果然!

就跟苏启航所想的一样,苏嘉宝在跟苏丹丹通信一段时间后,她就来跟周胜男和苏启航说了:“丹丹跟我说,三婶婶现在每天都要吃好多药,还要喝了好多的符水……还说她妈妈和她外婆现在不在家,又去什么山拜菩萨了……”

周胜男一听就懂了,林玉玲和她娘王爱芳去拜的应该是南岳衡山。因为那里离他们老家不算很远,最关键的是,大家都说衡山求子是最灵验的。

所以,林玉玲是直到现在还没死心。

苏嘉宝把这事跟周胜男和苏启航说完后,也说了一句:“丹丹好可怜……”

但这事吧,还是那句话,他们知道归知道,是没法去管的,也不想管。林玉玲爱折腾就随她去折腾吧,反正她折腾的是她自己的身体。而在将来的某天,林玉玲也迟早得为这番折腾付出代价。

作者有话说:

各位亲,这文参加了“建党百年,峥嵘岁月”的征文活动,入围了。

投票入口文章首页的文案上就有链接,可以直接点进去的!凡是订阅比例在50%以上的,就有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