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蒸蒸日上(第2/2页)

以前,沈工看到宋家人送东西过来,即便不善于社交的他,也没忘记叮嘱小胡,节假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给对方回礼。

现在收到东西,沈工对沈苒说:“苒苒,昨天你爷爷已经让人送来相同的水果,现在送过来的这些,我们就不要了吧?你全部送给刘智好了。”

小胡非常赞同地说:“对对对!送给刘智!”

还没等沈苒反应过来,小胡已经把宋家的司机刚刚搬下来的水果,搬到沈苒的车的后备箱。

刘姨看到这么一大箱水果,“这么多,我们还没吃完就坏了。”

“简单呀,吃不完的,拿到单位去做福利。”沈苒说道。

刘姨连连点头,“没错,现在大家都说,全京市,就咱们的家宴饭店福利最好,工资最高。马上,又要开分店了。苒苒,你说,东西南北城,都开好分店之后,我是不是可以退休啦?”

沈苒突然很认真地问刘姨:“刘姨,你有没有考虑过,把家宴饭店开到全国各地?”

刘姨先是一愣,然后思索了一下,接着缓缓点头,“之前和小秦聊天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她,能把服装卖到全国各地。上周,她带客户到我们饭店来吃饭,是外国人,据说接下来马上要把衣服卖到国外去了。当时我就想,家宴饭店也能这样就好了。苒苒,真的可以吗?”

刘姨口中所说的小秦,就是服装厂的董事长秦幼梅。

“当然可以了!我最近和经济学院的一个老师聊天,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他说,国外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连锁经营模式,特别是一些快餐行业,基本上能做到全国性的规模。而且这个老师还提到咱们的家宴饭店。”

“真的?”刘姨满脸的惊喜。

沈苒非常肯定地点头,“当然了!他说,所谓的连锁经营模式,就像几十年前老字号的各分号。生怕同学们听不懂,他就举了个例子,说就像京市现在的家宴饭店一样,已经有六家店。老师说,如果推广到全国,可能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改良一下菜色。”

沈苒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送水果随口说了几句话,会让刘姨在接下来的几年,一直东奔西跑,直到刘智准备上初三的时候,她才最终暂时停止开拓市场的脚步,回到京市,陪伴还有一年就中考的刘智。

而这个时候,沈苒还有一年大学毕业。

时间来到1991年的夏天,京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铁线路延长了许多,城市的高楼也越来越多,整个城市也出现了好几个知名的商业街区。

“拆迁”这个词也变成了很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地道的京市人刘秀还跟室友们分享了一个笑话——“之前我那个所谓的亲爹,不是有钱之后,高高在上,说我姥姥姥爷是住在鸽子楼里的穷人吗?当初,人家有钱之后,迫不及待地把户口迁出去,生怕别人知道他住在鸽子楼里。都已经好几年了,之前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有来打扰我们母女俩,现在听说我们家三套鸽子楼要拆迁,他居然厚脸皮来说要把他们全家的户口迁进来,要点拆迁费。他们是把我们当傻子,还是因为他们太天真呀?”

周末,宋家人照常家庭聚会。

宋大姐突然分享一个消息,“以前觉得咱们家小弟稍微努力一下,还是可以保持财富值比他媳妇高。但是这个消息传来,我可不敢这样认为了。”

宋大嫂叹了一口气,“最近这半年,穆叔叔越来越挑剔宋时,这下好了……怎么办呢?”

依然在军中任职的宋姐夫有些不解地问道:“你们说什么?听你们的意思是,沈苒马上要变得很有钱?”

宋大姐点头,“沈苒看着就特别有福相,没想到还真是一只招财猫。三年前,她刚来京市的时候,拿着她爸爸给她的钱,买了几套大杂院。那面积可不小!现在,那一片的市政规划已经出来,要建成京市最大的商业中心。沈苒几套大杂院就占了规划用地的四分之一。你想想,这得多少钱?”

宋大哥说:“根据补偿方案,应该是一部分现金一部分用几层的写字楼来补偿。以后京市很多大公司都会在那里,租金肯定不便宜。”

相关的拆迁消息其实并没有传出来,只有某个圈子的少部分人才知道。

如此巨额的诱惑,也让很多人搞起了小动作。

这一天,小苏有些焦虑地找到沈苒,“沈小姐,好像出事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好几个人看上我们的大杂院,逼我过户给他们。”

之所以逼小苏,是因为外面的人都以为他是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