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事情(第2/2页)

有这么玄乎吗?再说了,现在很多人的族谱根本就不上女孩的名字。

虽然大家有疑惑,不过秦育蓉身体不好这一点,周围的人确实看在眼里。

改名字的事情已经在进行中,这时候秦育蓉突然很庆幸来京工作几年,一直没有拿到京市户口。如果户口已经转过来,想要改名字,在户籍管理部门又没有熟人,应该很难操作。

在老家就不一样了,父母那边应该能找到熟人,顺利的话,春节后所有事情都能办妥,以前的痕迹也基本可以抹干净。

宋时走过来,顺着沈苒的视线看过去,他也认出了闭大伟。

“苒苒,怎么了?”

沈苒的目光从已经走远的闭大伟夫妻俩身上收回,看着宋时,“宋时哥,我好些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哟!开始给他正式改称呼,不是叔叔,是哥哥了。

宋时知道,这是小丫头有事请他帮忙的前奏。

“哦?是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沈苒说:“刚才闭大伟身边那个女人,应该是他现在的妻子,对不对?”

宋时说:“是的。”

沈苒说:“可我看到那个女人的化验单上的码字是刘姨的名字。”

沈苒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她那封给记者的匿名信,才会导致大篇幅报道篡改高考志愿以及冒名顶替上大学的违法违规行为。所以,对于这种事情,沈苒比其他人更加敏感。

更何况沈苒还知道,刘姨成绩很好,她之前在刘姨家里复习功课做作业的时候,刘姨还指点过她。沈苒曾经好奇地问刘姨当年参加高考,考了多少分。刘姨神采奕奕地说,自己估分很高,接着又神色黯然地说,因为知道自己要照顾孩子不能上大学,所以没有填志愿。但是刘姨非常肯定自己当初高考成绩可以上一个非常不错的大学。

所有的巧合凑在一起,就绝对不是巧合这么简单。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里面绝对有猫腻。

刘静,这个名字在刘姨那一代人身上,其实也不是重名率很高的名字。

宋时果然很懂沈苒,沈苒只是说了两句,他就心领神会。

宋时往刚才闭大伟夫妻离开的方向看了一眼,目光沉沉地说:“确实太巧了!看来接下来有人要忙了。”

从医院离开,宋时直接开车带着沈苒去了他之前跟沈工提到的早餐店。坐在车里,看到早餐店的牌子,沈苒有些好笑地说:“宋时哥,你还真带我来这里吃早餐呀。”

有些称呼,第一次叫出口之后,第二次就习惯成自然了。

宋时一本正经地说:“我从来不撒谎。”

沈苒:我怎么觉得哪里不对?

吃完早餐,宋时还打包了一份这里的特色早餐回去,直接给看似是在院子里浇花,实际是等宋时他们回来窥探不对劲儿的地方的小胡说:“瞧你这期盼的眼神,幸好打包了一份,要不然真对不起你。”

小胡:……我还是觉得有猫腻!

回到家,宋时就去书房打电话。

宋时没有去少年班之前,一直是班上年纪最小的,而且是小很多的那种类型,有个班主任非常惜才,对宋时照顾有加,那段时间里,宋时才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异类。

班主任的儿子现在是一家国家级媒体的记者,这位记者一直都想给宋时这位大学少年班第一届毕业生做个采访。要知道,宋时同一批次的同学,顺利毕业的,相当大一部分人都已经选择出国,看样子也没有回来的迹象。因此,坚定地留在国内,也没打算出国的宋时变成了记者们很想了解的对象。

班主任的儿子本来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是宋时一直以来都没有接受采访的打算。

现在正好把一件还算比较有意思的事情爆料给记者,宋时觉得自己也算是还了人情。

记者听到宋时所说的内容,顿时来了兴致,“真的?冒名顶替上了F大?看来后面应该还有不少违规的事情,要不然,那个人也不可能顺利毕业。而且半年前,抓得这么紧,很多人都不得不坦白冒名顶替的事情。这位女士却还升官了!确实值得深挖,我这就去调查。”

沈苒得知宋时直接把事情交给记者去深入调查,连连夸赞:“宋时哥,还是你想的周到,我都没想到交给记者最合适不过了。”

宋时笑,“我这都是跟你学的呀,之前你不是找记者帮忙曝光,后面才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吗。”

沈苒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原来宋时哥你知道那封匿名信是我写的呀。”

小胡看着在院子里的宋博士不知道和苒苒说了什么,苒苒露出羞涩的笑容,他立刻冲去书房,把沈工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