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页)

“害他?”

厉劲秋不能理解,他抓住多愁善感的钢琴家,带他走到视线绝佳的位置。

“你看,贝卢明明很喜欢。”

他们从后台清楚看到前排的贝卢,他坐在轮椅上,专注凝视钟应,微张着干枯的嘴唇,似乎在随着节奏颤抖。

他喜欢这样的音乐,哪怕偶尔音调阴沉、冲动,他苍老向往的表情,浑浊眼珠里透出的渴望,都明明白白说着:他喜欢。

多梅尼克心里担忧,充满害怕,又无可奈何。

虽然调子太激进、又是C小调和降B大调的混奏,但是,贝卢喜欢,看起来也许可能应该……问题不大?

他悬吊的心放下一半,不断安慰自己,总算平静下来。

然而,他正要离开后台回席,马上就被厉劲秋捉住了。

“不留下来听听,这首新钟的高潮吗?”

“还有高潮?!”

多梅尼克又害怕了。

管弦乐渐渐由强到弱,归于安静,只剩下了钟应坚定的琴音。

属于独奏乐器的华彩,随着他修长手指狠狠重拂琴弦,变换成了铮铮旋律。

那不是配合《金色钟声》,即兴演奏的枯木逢春。

而是沈聆曾为战亡将士重谱的《战城南》。

弦声阵阵,凄厉哀婉,修长手指拂过十根琴弦,演奏的乐曲即使配上词句,在遥远的意大利,也不会有多少人懂得其中深意。

但是,音乐能让他们懂。

十弦琴声声哀鸣,如鸦盘旋。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贝卢仿佛听到来自记忆里的乌鸦嘶叫,十六岁的他和父亲走在雨后的青石板路上。

父亲忧虑的对他说:“日本人占领了清泠湖,生意没有之前好做了。他们都是些无赖。”

“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他焦急问道。

父亲看了看前路,说:“等去见过了清泠湖最好的琴家,问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去意大利发展,我们就回去。”

十六岁的贝卢,厌恶中国的一切。

他记得自己皱眉轻蔑问道:“他是谁?能有米凯兰杰利的钢琴弹得好吗?”

父亲没有回答,只是笑。

舞台上凄厉弦声,替逝者发声。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贝卢记得自己很不高兴的走进了中式阴沉院落,见到了永远不可能习惯的高脚凳、小方桌。

“遗音雅社”这个地方,他常常听父亲提到。

他学过简单的中文,“遗”代表着丢失、死人,不是什么好名字。

可他父亲念念不忘,甚至亲自登门。

贝卢记得,他随父亲和翻译,挤过狭窄走廊,感受到更加湿润阴沉的空气。

忽然,传来了几声凄婉琴声,令他呆立当场。

中式宽敞院落,坐着两个陌生男人。

一人穿着衬衫长裤,梳着绅士一般的短发,专注听琴。

另外一人却是一袭月白长衫,刘海温柔垂落耳畔,抬手抚琴,修长手指几个起落,就传来了贝卢此生难忘的旋律。

他听不到残雨滴落石板的声音,听不到衬衫年轻人嬉笑点评。

偏偏能听到翻译声音谄媚的告诉父亲:“沈先生一手十弦艳绝天下,举世无双。”

钟应手指猱弦,琴声随之婉转。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贝卢感受到溪水芦苇,还有中国特有的茶香。

他忘记了翻译和沈聆说的什么话,却记得衬衫年轻人愤怒呵斥,要赶他们离开。

沈聆无奈的阻止,说出了他记忆至今的唯一一句:“致远,不能如此无理。”

父亲还没能详细讲述意大利对于音乐的重视,门外就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身穿日本军装的队伍,奔袭而来,身边还有伪军大声用中文喊道:“沈聆在这儿!”

琴声伴随着他的回忆,更加的悲戚哀伤。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而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沈聆在贝卢面前被日军抓走,衬衫年轻人急切地追出门外。

沈家宅院瓷器、茶碗砸得粉碎,贝卢亲眼见到小方桌上摆放的铜器,凭空消失。

然后……

然后,他听到父亲语气兴奋又迅速的告诉翻译,“我想见沈家家主,我是意大利人,可以保证沈先生的人身安全!”

他们是来请沈先生去意大利的。

最后变成了说服沈家老爷,相信他们能为沈聆脱罪,相信他们可以为沈家保护贵重财物。

贝卢的记忆模糊了。

但他还记得沈家苍老的家主,几次拒绝之后,终于妥协般带着几大箱古董收藏品登门。

因为沈聆入狱之后,日军次次前来抢夺、闹事,逼迫老爷子给沈聆写信,威胁要把沈家全杀了,劝说沈聆为日军演奏。

沈家无路可走。

十弦雅韵,弦弦急呼,为逝者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