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被坑的曹根(第4/7页)

死的皇帝可不仅仅是一个,加上先前那一位,再有这一位,这要是说无人在暗中作为推手绝不可能。

“有人要亡大兴朝。”萧宁思来想去,那么多谋划直击中心,最有可能的目的只有这一个。

萧谌的脸更黑了,有这份心的人,其心可诛。

“走。”萧谌招呼萧宁往前去,这些事不能他们父女单独聊,得跟身边的人说明情况,大家一块分析,想办法。

萧宁随萧谌赶到议事厅的时候,人都到齐了,看到萧谌身后的萧宁,不约而同的抽抽嘴角,哪怕一大把年纪,同样的场面不是第一次碰到,真正瞧着这么小的孩子同他们一道议事,依然不能适应。

“将京城的消息告诉诸位。”萧谌开门见山,跽坐在上,马上让萧宁简洁地说明。

萧宁重复内容,一群人瞠目结舌,显然绝想不到这样的事。“曹根是疯了吗?”几乎大家的反应和萧谌、萧宁没有两样,怎么都觉得不太可能。这不是自毁前程吗?

有人虽然不想质疑萧宁,关系重大的事,不质疑都不行,轻声问:“消息是否可靠?”

“可靠。”萧宁坐在萧谌的下方,肯定地回答。公文未至,萧宁的消息太快,叫人不安。

垂死挣扎一番得到的结果是提醒着他,不要再抱希望。

“京城动乱,陛下驾崩,必引天下震撼,此情此景,必有人揭竿而起,为天下讨伐曹根,杀逆臣,为陛下报仇,中兴大兴。”孔鸿轻声地说起,分析的都是一群人的想法,越想越是觉得这天下真要乱成一团!

听着孔鸿的一番话,不少人都拿眼看了萧谌,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更想知道的是,萧谌打算做这个号令天下,救大兴于危难的人吗?

“旁人如何,各有所图。我们不宜出头。诸位以为,当日我为何提议萧氏一门退出京城,陛下驾崩,看起来是韩太后之故,实则如何,京城动乱,查不明白。

“明面上,当时的京城有曹根在,更有一个韩靖。韩靖此人,在我们都以为他必败无疑的时候,他却用安王的人头,以及跟世族的交易,保全一族。

“我一直好奇世族究竟有多少把柄落于他手,能令世族忌惮,再不敢与他为敌。比起追根究底,保全身家性命,庇护家人更重。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局势不明,最忌轻举妄动,以退为进,等等时机,虽非上策,最是稳妥。”

萧宁明了他们的意思,心里过了几回的事也有她的见解,看起来似乎萧谌救驾一回,也可以歼灭曹贼;雍州的兵马确实不少,粮草充足,精兵强将,天下皆知;实则不然。枪打出头鸟,不说别人,看看曹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曹根就算是草根出身,他既然可以在京城大乱前,没有诏令的情况下,赶在雍州兵马抵达京城前赶到,更能让韩靖生畏,最后更是败于他手。

这样的了不起的人现在不是被坑了?

皇帝被杀,他就算长了十张嘴跟天下的人说,不是他杀的皇帝,有几个人相信?

或许在世族们的眼里,皇帝一死,这就是他们把曹根赶出京城的机会。

曹根杀朝臣,在一定的程度上像是上回屠杀世族的延伸,并不代表世族无辜。

这天下大乱,局势所如麻的情况下,最好莫过于避而远之。

反正他们都从京城跑出来了,再回来不是等于送死,绝不可取。

“可是国家兴亡,我等不能袖手旁观啊!”忠义之士绝对是有的,这不就有人心急地想说服萧宁,务必要去做这事。

“你们说曹根当初进京想救驾的时候,想到会有今天吗?”萧宁也不跟人吵,仅仅是问人,他们雍州的人杀往京城,难道能保证不会落得跟曹根一样的下场?

“我们能察觉京城云谲波诡,不代表别人看不出来。韩靖退得太快,看起来和我们退出京城差不多。”很多事,通过消息萧宁心中存疑,亦不好没有根据的说出口。

现在看来又出了同样皇帝驾崩的事,无论小皇帝是怎么死的,若是有人有意放出谣言,曹根怕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萧宁提到韩靖,明鉴马上道:“韩氏退回扬州了。”

“人不在京城代表了什么事都做不了?”萧宁轻飘飘地说了一句,看着明鉴的眼神似是在无声地鄙视明鉴的天真。明鉴.....

“韩靖此人,我同他几回交手,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他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偏又生得聪明,深谙人性。你能想像他作为第一个作乱反叛京城的人,最后竟然能够安然无恙,继续执掌大权?”萧宁也不希望这件事依然是韩靖的手笔。

可是现在看来,能事情闹成这样,坑得人半死不活的人,怎么看也只有一个韩靖最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