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内外双轨(第2/2页)

时下往来通畅,并无不妥。万一董卓设卡盘剥,索取重重关税。商队可随时弃走内线。

窥一斑而知全豹。“内外双轨制”,早已深入人心。此,便是后世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双核、双擎、双模、双轨,诸如此类。

安排好新增数县政务。不及休息,蓟南尹陈群又上疏。言,文安大泽屯田已毕。

文安境内滏水、高阳水、南易水、滹沱、泒水等,诸水交汇,散为大泽,径百二十里。刘备年前归国时,大泽已圩去少半。文安县境,置流民十万余。辟田一万顷。加之原有齐民,已破二十万口。

为安置不断涌入的各地流民,陈群比照钟繇,先在境内新筑数城,后增至十城。

刘备亦曾谆谆善诱:筑城当选地势高突,水网交会之地。如此名称亦好选定。如:滏阳、易阳、滹阳、泒阳,诸如此类。因地制宜,若与旧县重名,只需在名前另加“东、西、南、北、新”即可。

陈群虚心以受。今十城筑毕,城名亦如刘备所言:滏阳、北易阳、滹阳、泒阳、沙阳、利丰、临漳、临津、平渠、永宁。

二十万口,分置数城,不过杯水车薪,力有不逮。新得数十万黑山众,雪中送炭,正好填满。疏通后的文安水路,上承掘鲤淀,与蓟国水网紧密相连。泽中河堤高耸,渠网纵横。水网密集如脉络,可滋养百里良田。旱时引水,涝时蓄水,再无水患泛滥。

如百里督亢、三百里薮中,一般无二。百二十里文安,亦是一片白泽中,凭空建起。故建制与普通郡县不同。无需撤村并邑,大费周章。各城邑只需建好,便可绕城圩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向外圈辐射,直到与邻近城邑“接壤”。

那时,碧水青禾,一望无垠。

蓟王已有言在先。

十城之长,当以国中英才优先。

消息传出,轰动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