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把握十足的联军(第2/3页)

深吸了一口气,童贯向着楚毅道:“若是如此的话,童某建议大总管自秦州北上,以盐州为突破点,直入西平府,过了西平府便是西夏腹心之地兴庆府,如果西夏不想坐视我大军直入其京师的话,那么西夏必然会在西平府阻拦。”

楚毅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一众人,当即便下达一条条的军令,很快领了军令的一名名将领出了府邸,直奔着军营而去。

在秦州修整了足足三日的大军再度开拔北上,绵延数百里路程可不是三两日便能够抵达的。

就在楚毅做出了直捣黄龙,逼迫西夏在西平府决战的决定之后,大军毫不掩饰自身动向的奔着盐州方向而去。

而西夏人所派出的暗探明显能够通过楚毅所部大军的行军路线来推断出楚毅的目标乃是盐州。

兴庆府,王城之中,李乾顺正同一众西夏朝臣商议着应对大宋的策略,一部分大臣叫嚣着尽起国中大军给大宋一个教训,同样也有一部分人则是建议同大宋议和,哪怕是为此割让几座州城给大宋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说到底,朝堂之上分做了主战派以及主和派,甚至就连那种骑墙派都没有立足的余地,只能在两者之间做选择。

太子李仁孝作为主战派的代表,此刻正同主和派的官员争执,按照主和派的官员的建议,西夏完全可以派出使者前往大宋与大宋天子议和,只要他们向大宋称臣,哪怕是削去王号割让州城也在所不惜,那么一定能够打动大宋天子。

如此建议自然是刺激的太子李仁孝当堂指着那些主和派的官员破口大骂。

坐在首位的李乾顺不偏不倚的看着下方争执当中的双方众人,不管李乾顺心中如何的不喜那些主和派的官员,可是看一看主和派当中那一位位朝中重臣,如果说他真的要发火将这些人下入大牢的话,只怕第二天整个西夏朝堂就要陷入到半瘫痪的状态。

轻咳了一声,李乾顺目光扫过下方一众人,然后冲着主和派的官员道:“董卿家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既然如此,便有劳董卿家带队亲自前往大宋汴梁一行,面见大宋天子,为我西夏争取一线生机。”

说着李乾顺缓缓起身,向着董和一礼道:“西夏之命数,尽在卿之手,还望卿家此去,能够为我西夏谋百年之国运。”

董和捋着胡须,闻言冲着李乾顺拜下道:“臣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望。”

一众主和派官员脸上洋溢着几分欢喜之色,显然是对李乾顺能够采纳他们的建议很是满意。

不过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一个个的面色就变得颇为难看起来,其中一名将领瓮声瓮气的向着李乾顺道:“陛下,我西夏何时怕过大宋,自立国之初,我西夏便与大宋征战不断,一年又一年,何曾吃过什么大亏,此番大宋征伐我西夏,只怕也如过往一般,虎头蛇尾,最终不了了之。”

说过这些,那将领便抱拳道:“末将等恳请陛下允许我等出兵,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此战定可杀退宋人。”

不少主战派的官员当即站了出来,拜倒了一片高呼道:“还请陛下三思啊。”

李乾顺看了那些主和派的官员一眼,脸上带着几分为难之色,然后缓缓地开口道:“朕……朕准了,太子听旨。”

就见太子李仁孝起身,上前一步道:“孩儿在。”

李乾顺看着李仁孝道:“朕封你为镇东大总管,督管国中兵马,主迎战大宋之兵事。”

对于李乾顺将兵权交由李仁孝,在场一众人并不觉得奇怪,要知道李乾顺这一道旨意可是将西夏所有的兵马大权都交给了那所谓的镇东大总管,这种情况下,除了皇室宗亲之外,李乾顺怕是根本就不敢将之交给其他任何人。

李仁孝当即便道:“孩儿领命。”

至于说那些主和派的官员见到这般情形不禁张了张嘴,但是看到李乾顺豁然起身,宣布退朝的时候,再想说什么却是来不及了。

一些主和派官员想要上前拦下李乾顺,不过却是被同伴拉扯了一下。

这边西夏有主和派官员前往大宋汴梁城,而太子李仁孝则是征调全国兵马,整军备战。

西夏好歹也立国近百年之久,兵马不少,尤其是此番可谓是举国之力迎战,短短的时间内便聚集了足足近三十万之多的兵马。

当然三十万兵马人数的确是不少,可是其中可以算得上是精锐的其实满打满算能够有十万便不错了。

西平府宁县,数十万兵马聚集在这一座往日里没有一丝名气的下县之中,楚毅率军直奔盐州而来的消息早在数日之前便已经被西夏所探知。

李仁孝毫不犹豫的便率领所有兵马奔着西平府而来,经过一番的考虑,终于将决战之地选在了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