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船队归来的轰动(第2/3页)

陈鼎眉头一挑,低头沉吟,看得出陈鼎应该是在心中估算时日,等到陈鼎抬头的时候,几人的目光自然是落在了陈鼎的身上。

“回陛下,依照臣估算的话,如果说想要祭坛彻底的完成,怕是还需要大半年之久。”

如果说算是上已经花费的时日的话,那么这一座祭坛完工的话,差不多就耗费了一年之久。

一年时间,动用数万的青壮劳力来修葺一座祭坛,可以想象得出,这一座祭坛该有多么的雄伟。

单单是眼下看去,数十丈高的祭坛虽然不敢说高耸入云,但是也是极为醒目,每日都有不少人赶来此地远远观望。

也亏得朝廷为了防止出什么乱子,特意调拨了一卫兵马前来坐镇,四周封锁之下,方才勉强拦下了那些试图接近祭坛的一些人,否则的话,不知道该有多少人会跑到那高耸的祭坛之前围观呢。

朱厚照微微颔首,对于所要花费的时间,说实话,朱厚照并不觉得太漫长,一年时间,他等得起,况且他还需要等那些出征在外的一支支舰队的消息。

借助那一座小巧的气运祭坛,朱厚照随时能够察觉到他所聚拢的气运的变化。

以朱厚照的聪慧,自然是可以推算出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聚集气运的速度最快。

分封诸王于海外,灭国无数,这些举动每一次都给他带来海量的气运,并且那数字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为了聚拢足够达成其目的的海量的气运,就算是祭坛真的修葺成功,但是那气运的数量没有达到的话,朱厚照也不会轻举妄动。

这种情况下,朱厚照对于祭坛的修葺速度其实并不是太着急,真的要说起来的话,朱厚照最关注的不是祭坛的速度,而是出征在外的俞大猷、徐天佐等人对外扩张的速度。

正当朱厚照同几位重臣在凉亭当中叙话的时候,一阵快马急奔而来,就见一名信使匆匆而来。

“陛下,水师急报!”

王政上前,将急报自那信使手中接过,然后小心翼翼的递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目光扫过,脸上露出几分好奇之色,因为这信函乃是由俞大猷、戚景通、岳不群等人联名上奏。

对于俞大猷、戚景通、岳不群等人,朱厚照自然是印象深刻,这些人无论哪一个可以说都是由楚毅所发掘出来的,身上打着深深的楚毅的烙印。

若非如此的话,朱厚照也不可能会对俞大猷、岳不群几人那么的看重了。

随着军制改革,军中所涌现出来的大将之才的将领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就算是统兵之能比戚景通更强的将领,朱厚照也不太在意。

毕竟军中将领太多了,真正能够进入朱厚照的视线的却是不多,显然戚景通、俞大猷等人身上都有着楚毅的烙印,所以朱厚照对这些人另眼相看。

一直以来,俞大猷他们这一支舰队的消息便是时断时续,断断续续的消息让满朝文武都忍不住担心会不会哪一天,这一支舰队就再也没了消息了。

打开信函,朱厚照一目十行的扫过那信函之上的内容,不由的神色为之大变,甚至忍不住惊呼一声。

以朱厚照的定力,就算是天大的事情都很难让其动容,但是现在朱厚照竟然如此之失态,自然是惹得一旁的王阳明等几位重臣为之侧目。

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也就落在了那一封信函之上,傻子都知道天子如此失态,肯定是因为信函当中的内容。

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内容,竟然令朱厚照如此的失态。

缓缓的将那信函递给了满脸好奇之色的王阳明,王阳明只是看了一眼便忍不住的一声惊叹道:“好,好,真是太好了啊。”

信函的内容正是俞大猷、戚景通等人报捷的大好消息。

当然如果说只是报捷的消息的话,朱厚照、王阳明等人都不可能这般的反应,毕竟大明好几支舰队在外,不敢说天天都有捷报传来,至少月月都有。

这种情况下,单单只是打了胜仗的捷报根本就不足以引得朝廷的关注,至于说天子还有王阳明,显然是不可能因为这些而为之动容。

真正让他们为之震动的不用说自然是俞大猷他们在攻破了西班牙王国之后所搜刮来的那些海量的财富。

哪怕是天子还有王阳明几人定力再好,可是看到那信函之上所提到的足足超过了三亿两之多的金银财物也禁不住为之动容。

王阳明性子最为谨慎不过,这会儿看着那信函上的内容,忍不住向着朱厚照道:“陛下,这……这是不是有些太过夸张了啊,俞大猷他们会不会虚报战功?”

真是出于谨慎,王阳明才会有这般的怀疑。身为兵部尚书,王阳明对俞大猷、戚景通几人那是颇为欣赏的,越是如此,王阳明越是不愿意俞大猷几人出事,所以在看到那吓人的数字的时候,王阳明主动挑明自己的怀疑,看似是在针对几人,其实却是在保护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