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满朝文武拜王爷(第3/4页)

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楚毅身上,沉吟片刻道:“大伴,朕欲封你为我大明武王,不知大伴意下如何?”

一时之间,一众文武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楚毅身上,大家就看楚毅面对天子这般的封赏会作何选择。

楚毅缓缓起身,向着朱厚照一礼拜下道:“臣楚毅,拜谢陛下!”

本来朱厚照还有些担心楚毅会当庭回绝,如果说楚毅果真一力坚持不肯接受的话,即便是他也不好强迫楚毅。

如今楚毅当庭领了封赏,朱厚照也是松了一口气,实在是楚毅此番所立下的功勋太大了,如果说楚毅不肯受此封赏的话,朱厚照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封赏楚毅了。

“哈哈,自此之后,楚毅便为我大明武王!”

朱厚照一脸喜色的向着一众文武宣布。

以焦芳、张懋为首,一众文武不管心中如何想,这会儿皆齐齐向着楚毅施以大礼道:“吾等拜见武王殿下!”

楚毅微微颔首,整个人落座之后便不再关注其他,而是心神沉入了识海之中,就在朱厚照金口一开敕封其为大明武王的同时,楚毅便感受到识海那气运祭坛微微震动。

一番查看下来,楚毅惊讶的发现,就在他被封为武王的一瞬间,竟然暴涨了八万气运,加上平日里的林林总总的气运,如今楚毅之气运愣是达到了近三十万之巨。

想当初他也不过是只有十万多气运罢了,平日里修行楚毅很多时候都会借助气运修行,否则的话,楚毅也不可能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有了如今这般的修为。

如今气运暴涨,一下子达到了三十万之巨,楚毅脸上忍不住泛起几分欢喜之色,而朱厚照注意到楚毅的神色变化,却是不知道楚毅为何而喜,只当楚毅是被封封王才这般欢喜,心中也忍不住的为之高兴。

只听得朱厚照向着楚毅道:“大伴,朕欲封杨一清为晋国公,不知大伴意下如何?”

楚毅心神归位,闻言向着朱厚照拱手一礼道:“陛下圣心独裁便是,想来陛下何等封赏,杨大人都会感激涕零的。”

拜倒在大殿之上的杨一清此刻脸上满是激动之色,天子竟然欲封其为国公,要知道国公之位可以说是大明除了王爵之位最为尊崇的爵位了。

自靖难之役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封过国公,如今时隔百年,他杨一清竟然再度被封为大明国公,荣华富贵不提,他日必将名留青史,为后人所敬仰。

至于说天子垂询楚毅的意见,杨一清倒是不担心,他同楚毅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楚毅自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给他上眼药。

果不其然,楚毅不反对便是赞同。

只听得朱厚照开口道:“五边总督杨一清,守边有功,于覆灭鞑靼一战中战功卓著,今封为晋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臣拜谢陛下,皇恩浩荡,臣定当誓死以报!”

杨一清能够被封为国公,说实话真的是沾了楚毅的光,如果不是楚毅算计瓦剌的话,此战杨一清能够守住边镇便已经不错了,又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出城联合楚毅一同拿下鞑靼。

甚至就连这爵位也是因为楚毅被封王才使得其有机会得以封为国公,按照大明皇家的惯例,自靖难之后,几乎就绝了世袭国公的封赏可能,后世之人最多也就是博一个侯爵、伯爵之位罢了,至于说公爵,几乎是不可能。

譬如王守仁,三十余日平定宁王叛乱,最终也不过是被封为新建伯,及至隆庆之时才被追赠为新建侯。可见大明公侯爵位之难得。

若非是楚毅被封王的话,杨一清的功勋怕是也就是封侯,但是楚毅被封为王爵,这就使得一众有功之士的封赏被无形之中拔高了许多,所以此番朝廷上下一下子便将多出数十名侯爷、伯爷,至于说子爵、男爵怕是数百之多。

可以说这绝对是大明自靖难之役后,封赏爵位最多的一次,当然大明一战而覆灭鞑靼二十万大军,更是生擒鞑靼可汗等众多贵族,几乎一战将北方异族给打断了骨头,至少可保北方边疆数十年太平,此功即便是再多封赏几位公爵、侯爵也没有人能够说什么。

除了杨一清之外,在这数个月之间表现最为夺目的便是王守仁了,在宁王起兵之后,江南空虚,王阳明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可以说宁王之乱被平定,王阳明之功至少占八成。

以王阳明当时的声势,只要朝廷援军能够跟上,即便是楚毅不前往江南坐镇,王阳明也有把握平定宁王之乱。

当然也有极小的可能会使得宁王坐大,不过不管如何,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的过程当中的一番表现就甚至比之杨一清来都要显得耀眼夺目。

只是如今王阳明并没有随同大军回返京师,而是在江南之地平定宁王叛乱的余孽,不过对于王阳明的封赏却也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