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夜访(上)

船儿破开水面,在氤氲着雾气的河道上驶过。

两边是连绵山影,在晨雾之中,有着青灰的淡雅色泽。两日的雨过后,空气清润爽朗,万物明澈如洗。

船桨在水中起伏的声响悠然美好,这艘从泰安镇出发,去往青州的小舟只栽了两位客人。

一位是个小姑娘,梳着简单双髻,白净净一张脸,一双眸子又透又亮,顾盼说话之时,仿佛有汩汩清泉流淌。

另一位是个少年,相比之下要内敛沉静一些。他眉眼生得极好,长眉英挺,双目湛然,气质清爽干净。此时正靠在船厢内,同一旁的少女低声说着话。

船夫走南闯北,见识过的人数不胜数。这对师姐弟虽年纪尚小,但其气韵却极为可贵,也不知教导他们的师父是何人,在这偏僻小镇中竟有如此师门……

他的目光落在少年身边的一柄长剑之上,心中暗忖,方才两位客人跃上舟船,船身几乎未曾往下沉,连涟漪都没漾开些许。身手如此,难怪敢结伴而行,无需师长陪伴。

两日的路程很快便过去,期间有其他客人上船或离开,这对小客人却一直安静地坐在船厢中,时而说话,时而闭目休憩。身边人来来去去,似乎都同他们无关。

船到了青州城外,少女走上前,同船夫寒暄了两句。

付过钱后,船还未停稳,那少女足尖一点,竟直接掠了出去。衣袂飘过水面,灵巧翩然,如水鸟舒展羽翅一般,稳稳立在了对岸。

船夫不由为这漂亮轻功叫了声好,话音刚落,那少年也纵身跃了出去,端的却是疏朗如云,迅疾若风。一转眼,便也站在了覆着青草的河岸上,同少女并肩而立。

船夫便更是啧啧有声,感慨了一番英雄出少年后,兀自摇着橹去了。

青州城外。

清清和裴远时一前一后走在道上。

快到午时,日光正盛,路人大多行色匆匆,有骏马拉着车疾驰而过,扬起一阵尘土。

清清站在尘雾边眯了眯眼,她将手搭在眉边,去望日光下高大巍峨的青州城墙。

“长安的城墙比这还要高三尺罢。”她喃喃地说。

裴远时看了一眼:“三尺半。”

清清抬脚往前走去:“记得这么清楚?”

“幼时常常跑上去玩,在启夏门城楼上,可以看见南郊的祭坛,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瞧见芙蓉池。”

“启夏门那么偏远,你常常去玩,是离得近么?”

“那儿离南郊的武场近,所以是去得最多的一道门。”

进了城门,二人在嘈杂街道上并肩而行,两边都有叫卖的摊贩,食肆中飘来腾腾香气。

少女一边张望,一边懒懒地打了个呵欠。

她口齿不清地问询:“待会儿吃什么呢?”

裴远时伸出手,帮她拭去了眼角一点泪光,他的声音低沉柔和:“都依你。”

清清又左顾右盼一通:“我记得这附近有家极好的食肆,东西地道又实惠……应该往那边走……”

她极其自然地拉过少年的手,往街口走去。

裴远时任凭被拉着,他微微垂眸,不动声色地覆住她的手。

少女的手指纤巧灵韧,此时乖乖在他掌心里蜷着,像一团软和可爱的云朵。

他们牵着手,穿过人流和街巷,在这片烟火热闹中走着,好似天底下再平常不过的一双人,所有风波暗涌,都还远远未到来。

他们的愿望其实也不过如此简单。

食肆内,清清向老板打了招呼,便找了个位子坐下。

她随口继续方才的话题:“那你家住哪里?”

裴远时答道:“在金城坊。”

清清睁大眼:“我过去在澧泉坊,就在金城坊南边。”

她笑着叹了口气,眼中显现出怀念:“也不晓得那宅子如今是谁在住,院子里那株杏还开得好不好。”

裴远时道:“开得很好。”

清清看着他,迟疑道:“什么?”

裴远时将视线放在桌面上,唇边露出一点笑:“白里透粉的,落在墙头巷外,像一层雪,每年春天都很漂亮。”

清清回想起,裴远时说过他在须节山学不会萍踪,被师叔刺激打击,回长安后打听了许多关于自己的事。

她恨铁不成钢:“师弟未免太过小心眼。”

裴远时含笑不语。

二人在青州城内歇了一晚,翌日在渡口,坐上了另一艘舟船。

正是雨水渐多的时节,这一路要是风平浪静,只需八九日便能到达汉中,若不那么顺遂,可能得需上十日。

索性自上船以来,并未碰上什么恶劣天气。行舟亦不比马车晃荡颠簸,要舒适上许多。

纵使如此,清清的话也一天比一天少,全然没有从甲蓝城回来路上的轻松。

大多数时候,她只闭目靠在厢壁上沉默,或是将手放在船沿,轻轻拨动微凉河水,目光放在水波上,心却不知何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