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腌笃鲜 教!她一定教,把陈星梦教得好……(第2/4页)

活人能不能被话憋死?这她不知道,但是憋话能憋的她胃疼。

……

自从网上取号后,二雄轻松不少,这可是减少一半的工作量。

大门一开,有号且号码靠前的客人自己找到位置坐下,号码靠后的则在等候厅或者附近等待。

排队的人,自然是在一旁排队。

二雄一边给人发号,余光还能注意有一行人左顾右盼的进门来。

怎么说呢,他在门口工作几个月,接待无数客人,眼光倒是练了出来。

这一行人不太普通,带头的那位还有点眼熟,好像在饭店吃过饭。

还没等他多想,这一行人在天井院停留一会儿,又四处看了看,然后往酒仙院走去。

一行人中,领头的正是今年元旦那日带着妻儿在孙家饭店吃过一次饭的杜鸣。

“吕书记请坐。”杜鸣说道,一行人中只有杜鸣来过孙家饭店。

几人来到酒仙院的阁楼包厢,在这里能见到许多景色,两面窗户打开,春日的风轻拂,好似还夹带着桃花的香味。

吕寻清,也就是面色有些严肃的女人,坐在首位上,等她坐下后其他人才落座。

关萱有点急智,看得出来的这一行人挺特别的,迅速给孙宝宝打了个信息,然后拿着菜单进门。

“您好,这是菜单,请问需要什么?”

杜鸣把菜单接过给吕寻清,吕寻清笑笑问,“我听说你们这里每日的必点菜是必点的是吗?”

关萱微笑,谨慎道,“我们推荐点。”

吕寻清点点头,笔尖就勾了这道腌笃笋,“腌笃笋可是我家乡菜,只是有几年没吃了。”

旁边的顾主任立刻就接话,“听闻孙家饭店最难得的就是能把各种菜做出最本源的味道,您等会儿就可以试试看这道腌笃鲜是不是正宗的徽菜。”

“这话倒是,我儿子曾经来这里吃过,他当时便跟我说孙家饭店的毛血旺有我老家那味儿。”又有一人说道,心中寻思着自己待会儿也点一道毛血旺。

吕寻清勾了几道想吃的菜后,就把菜单传给其他人,杜鸣对于菜单上的清明粿倒是很感兴趣。

他转头好奇问,“这个清明粿是鼠曲草做的?”

关萱应声是,“用的都是野生鼠曲草,咱们本地叫清明草,全部是昨天附近村村民们采完送来的。”

“哦?你们饭店经常从附近村子收菜吗?”吕寻清好奇问。

“经常啊,比方说菌菇,这阵子春雨一日接一日的在下,我们野生菌菇每天都在收。还有春笋,饭店用的春笋全部都是附近村子村民上山挖的。以前还有荠菜,这几天也有收野菜,但是不多,一般没多久就会被点光。”

关萱介绍说道,众人听得仔细,心想难怪这孙家饭店生意不错,光是这些野菜,就能吸引不少人来。

听她这么说,几人又加了一道野菜以及清明粿。

厨房内孙宝宝没有看到关萱的信息,直到关萱拿着点菜条来厨房找她之时,她才知道那一行人如今坐在酒仙院了。

孙宝宝思考片刻,对关萱道:“你该怎样怎么样,把他们当普通客人就好。”

关萱听孙宝宝这话就知道这行人不简单,连忙点头,没有多问。

大约半个小时后,菜陆陆续续全上齐。

相对其他客人,这些人点的菜并不算多,一桌八个人,点了八道菜。

菜刚进来的那一刻,也说出不是什么味道,几乎什么味道都有。

有鲜、有辣,还有酱香,更有清甜,各种味道汇聚在一块儿,色香味俱全,勾得人口水直咽。

要不说孙宝宝让关萱来看酒仙院呢,她这人粗中有细,别看性格风风火火,可旁人注意不到的事儿她都能记在心中。

比如这九个人,刚刚点了什么菜,在这些菜上桌时,她就把每个人点的菜放在他附近,这样能食客方便不少。

腌笃鲜,自然摆在吕寻清面前。

众人虽然都很想吃自己面前的菜,但还是等她舀了一碗腌笃鲜后,慢慢转动转盘,也舀一些腌笃鲜。

腌笃鲜看着外表清清淡淡,笋白肉红,可你只要闻一闻,就知道这汤得有多鲜。

吕寻清舀起汤,汤水清亮,浮油更是少。腌笃鲜的味道被鼻子敏锐捕捉到的那瞬间,她仿佛回到儿时在老家蹲守在灶炉边之时。

老家靠山,屋子后头就是竹林,每年春季,正是吃腌笃鲜的季节。

过年之时剩下的咸肉、村口肉铺子上买的鲜肉,再加上爷爷顺手从竹林中挖的竹笋,再扔些碧绿的莴笋,那味道可谓一绝,多年来令久未回乡的游子魂牵梦萦。

她并非没在家乡外点过这道菜,可不知是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菜”的关系,无论再哪里吃的,无论价格几何,都没有在家乡吃的那种味道。

她吹两下,然后一口喝了这一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