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SSS级专属任务(第2/3页)

沮授主要负责治理元氏县,以及操练元氏县的兵马,井井有条。

“公与啊,你担任元氏县令已有数月,我们一同镇压黄巾、黑山,将来所图更大,还望公与助我一臂之力……”

徐天向沮授疯狂暗示,希望沮授可以效忠。

沮授现在只是他名义的下属,而不是家臣,其中的差距,颇为明显。

如果只是名义的上下级,沮授可以随时弃官走人,王芬无法留之。

正式效忠的话,沮授就不那么容易离开了。

沮授正欲回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两人的交谈。

张辽闯入县衙:“主公,匈奴、鲜卑攻打雁门郡,并州刺史战死!”

“什么?!”

徐天、沮授二人都不淡定了。

并州刺史好歹是一方大员,竟然被蛮族杀死!

这是匈奴人、鲜卑人对汉帝国权威的挑战!

“详细经过。”

徐天知道张辽心急如焚。

张辽是雁门郡马邑人,如果并州刺史被蛮族击杀,那么马邑县多半难逃战火。

“是。”

张辽忍住焦虑,向徐天说明情况。

并州刺史张懿率领一众部将,在前去支援边塞的途中与破关而入的匈奴、鲜卑骑兵发生遭遇战,休屠王、步度根趁着并州军没有完全展开阵型,立即发起猪突,在混战中,休屠王亲自陷阵,击杀并州刺史张懿。

不过,并州军主力也并非等闲,在张杨、杨丑、眭固、高顺等武将的带领下,且战且退,大量杀伤匈奴、鲜卑骑兵。

最终,并州众将退至马邑县坚守。

匈奴、鲜卑骑兵得以大举抄掠雁门郡,雁门郡玩家领主的领地全部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在攻打雁门之前,休屠王与南匈奴左部合兵,杀死南匈奴单于,南匈奴部落大乱。

张辽上禀情报,而后向徐天求情:“请主公出兵讨伐匈奴、鲜卑,解马邑之围!”

由于没有考虑到匈奴、鲜卑骑兵大胆的军事行动,张辽的家人还没有迁来常山国,还有众多乡人在马邑县,得知马邑县被匈奴、鲜卑骑兵围困,张辽坐立不安。

按照他与徐天的君子约定,如果鲜卑人进犯雁门郡,只要徐天有余力,需要帮助雁门郡军民击退鲜卑人。

“文远莫急。雁门郡千万黎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岂能袖手旁观?”

徐天正要找一个叛军势力开刀,在国战前练兵,此时匈奴、鲜卑入寇,徐天身为汉家儿郎,当仁不让。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匈奴虽然衰落了,但不妨碍徐天教他们做人。

张辽听徐天的语气,有出兵之意,不由感激涕零:“主公操心辽之事,辽愿为主公鞍前马后,至死不渝!”

张辽的好感度飞快上涨,几乎满值。

徐天摇头,他出兵讨伐匈奴、鲜卑,可不完全是为了张辽,最终目的是国战。

“公与以为,我们是否可败匈奴、鲜卑联军?”

得知并州大乱,徐天暂且放下招募沮授之事,向沮授询问出兵并州是否可行。

匈奴、鲜卑联军有一个特点——清一色骑兵,来去如风。

“主公以一郡之力,讨伐蛮族,恐怕损失惨重。若与朝廷援军合兵,既可练兵,又可减少损失。不妨上疏朝廷,请求出战,或许可有意外收获。”

沮授似乎看出了徐天通过讨伐匈奴和鲜卑练兵的打算,建议徐天等待朝廷的命令,并且主动向朝廷请求出兵。

并州刺史被杀,果然惊动洛阳朝廷,汉朝廷任命泰山郡南城县人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前往并州集结各郡兵马,北逐匈奴,解马邑之围。

常山相、中郎将徐天通过大将军何进的关系,主动向朝廷请战。

“准。”

汉灵帝已经知晓徐天的名声,急于调兵遣将惩罚匈奴人的汉灵帝立即同意下来,并任命徐天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北逐匈奴、鲜卑。

在汉灵帝看来,徐天可谓是大汉忠臣!

大厦将倾,各地太守拥兵自重,董卓之流更是对朝廷的命令熟视无睹,而像是徐天这样自告奋勇、北击匈奴的大忠臣,十不存一。

黄巾之乱,不少武将名声鹊起,成为汉灵帝的依靠。

汉末三杰皇甫嵩、卢植、朱儁不必多说。

年轻一辈之中,有为汉帝国南征北战的江东猛虎孙坚,参与镇压黄巾之乱,并且想要成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以及积极镇压黄巾军、西凉叛军、黑山军的徐天。

所以,汉灵帝感动之余,直接任命徐天为骁骑将军,并且下令,如徐天北逐匈奴有功,可封县侯,而不是都亭侯。

徐天收到汉灵帝的任命,对沮授的判断再次刮目相看。

这下,徐天的官职成了骁骑将军,还有可能被封为县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