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正文大结局(上)……(第3/4页)

霍珏到的时候,乾清宫的地上满是鲜红的血。

惠阳长公主阖目躺在血泊里,面色平静,无悲无喜,早已断了气。

至死她都不曾交出那密诏,也不知晓赵昀就在大相国寺,更不知晓她那一刀根本没将周元庚杀死。

霍珏救下了尚存一口气的周元庚。

之后他从小福子嘴里得知,长公主前去乾清宫之前,曾在乾东殿同大皇子见了一面。

可无人知晓她与大皇子究竟说了什么。

后来大皇子禅位之时,只同他提了两个要求。

一是厚葬王贵妃,二是厚葬惠阳长公主。

霍珏望着茶盏里清澈的茶水。

薛无问问他,是否有用?

实则他亦是不知。

上辈子他不明白为何长公主会杀了周元庚,毕竟周元庚对这个妹妹的疼爱的确是发自肺腑。

而长公主之所以会藏起承平帝的密诏,大抵也是想着要保护她这位兄长。既如此,又为何要杀他?

-

盯着公主府的人可不仅仅是薛无问的人,金嬷嬷出了城的消息,何宁自然也是知晓的。

此时正着急地在客栈外头等着,霍珏一出来,他便疾步上前,还未来得及说话,便听自家主子道:“金嬷嬷的事,我已知晓。可有查到金嬷嬷是为了何事折返大相国寺?”

“属下不知。这几日属下一直盯着公主府,没发现公主府有何异常,只不过——”何宁顿了顿,迟疑道:“金嬷嬷出来时,属下看见公主府的下人往她乘坐的马车抬进去一面鼓。”

霍珏脚步一顿:“一面鼓?”

“是。风雪太大,又离得远,属下只隐约看出那是一面鼓。”

霍珏静静立在那,不知想到了什么,眸色渐渐凝重。

“你去给赵公公递个口信,让他派人盯着乾东殿。”

何宁见他神色难得郑重,忙答应一声,转身冲进风雪里,没一会便不见了踪影。

那厢姜黎在霍珏去客栈后,便去清点要给外头流民送去的薪柴。

这一忙便忙得脚不沾地的,连霍珏何时回来了也不知晓。

见他默不作声地站在那,便问了一句:“你的事都忙完了?可要回永福街了?”

霍珏望了眼即将暗下来的天色,道:“回去罢,再不走怕天要黑了。”

姜黎阖起手上的账册,被刺骨的寒风刮得肩膀一缩,道:“娘和如娘婶已经回了永福街,我们一回府就能喝上热腾腾的汤羹。”

这样滴水成冰的寒夜里,一碗热汤大抵就是烟火人间里的小温暖。

当然,若是同你一块儿喝汤的人是你喜欢的人,那就最好不过了。

上了马车,姜黎便忍不住道:“今儿我听到好多人夸你,我,姜大掌柜,与有荣焉尔。”

霍珏眸子里漫出几缕笑意,配合着问:“都夸我什么了?”

“夸你那《奏白灾后合行六事》颇有成效,听说朱大人把《合行六事》往北境那些城池送去了,让那边的官府按照上头说的处理流民和城邦治安。”

《奏白灾后合行六事》实则才施行了不到十日,但效果甚著。

朱毓成索性将《奏白灾合行六事》送往所有被这场春雪波及到的地方,不仅仅只有北境那几座城。

姜黎掰着手指复述着今日听到的赞美之词,絮絮叨叨说完后,又想起了百姓们私底下讨论的九佛塔箴言,忍不住蹙眉道:

“我听人说,那则箴言里头提到了肃州还有定国公。还有人说,去岁和今岁之所以会灾祸连连,是因为天子失德。眼下这流言几乎无人不知,你说,定国公府会不会有麻烦呀?”

没有哪个皇帝会允许自己的百姓这样来揣度自己失德的,况且那箴言里的意思,似乎说是定国公才是天命所归。

若当真如此,谁知晓皇帝日后会不会对定国公府下手呢?

那,那阿姐怎么办?

霍珏抬手抚平姜黎皱着的眉心,道:“定国公府不会有事,阿姐也不会有事。你信我。”

郎君说罢这话,默了默,又对姜黎道:“阿黎,从前害了卫家与霍家的人,除了凌叡,还有一人。那便是当今皇上,周元庚。”

-

成泰七年,二月十四日。

寒风凛冽,大雪压松,金銮殿檐下挂起了长长的冰棱。

殿内,朝廷众官位列两排,正面色凝重地说着这几日从北边各城递过来的奏折。

短短数日,大雪成灾。

请求朝廷派人赈灾的奏折跟雪花一般,一片一片在龙案上摞得老高。

好在因着施行了霍珏的《奏白灾合行六事》,眼下灾情尚且可控。

最令人担心的是北狄军的异动。

北狄地处大周之西北,与大周好些城池接壤。

此次的雪灾,北狄遭受的灾情更甚与大周北境各城。大片大片的草原冻成了冰原,牲畜经受不住严寒,大面积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