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宅(第2/6页)

平时除了他去特地找人调换化妆品票,几乎没人拿过他的东西,钱包里足足攒了二十来尺的布票!

幸好他有,否则给奶奶婆婆选了,不给小姑选,到时候小姑肯定要躲在房里伤心,哭哭啼啼。

买了三人,剩下几尺布票塞回皮夹子里,想着送大姐什么礼物。

贺祺漫平时对他们特别照顾,除了喜欢送她成品衣服,姐夫也经常从海外帮忙带东西。

人家什么都不缺,但你不能什么都不送,尤其是在这种人人都有的时候,就算拿把稻草扎得漂漂亮亮当礼物,都不能略过她。

“其实应该去趟百货商场的。”供销社已经够大了,但没什么稀罕物,主要卖的东西都是为工人农民日常所需。

“那不是绕了一大圈?”复兴大街离家里骑自行车二十分钟就能到,去百货商场得坐汽车二十分钟,贺祺深算也知道还差了谁,拿了一罐茶叶,“我爸最爱喝普洱,就拿这个,你想去商场,是不是为了大姐?”

白露珠点了点下巴算作回应,眼神一直在看架子上琳琅满目的东西,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挑选的。

“就拿一条丝巾就行了。”贺祺深指着柜台上丝巾,“其实就是一个心意,买什么我大姐都觉得差不多,她家里什么都有。”

看着他指的红黄相间印着富贵牡丹花的丝巾,白露珠嘴角抽了抽。

认真挑选一条画着桃花的淡粉色丝巾,颜色很少见的粉,一点都不俗气,价格也不算便宜,一条六块多,就比的确良稍稍便宜一些,售货员说了是精品布料,特殊印花方法,全市总共就来了二十条。

今天背的是小包,装不下太多东西,就没买其他日用食品。

售货员裁好了布,用干净的麻纸包好,丝巾单独包装,白露珠叠起来直接抱在怀里,茶叶让贺祺深拿着。

给家里人都买好了东西,两人步行去家里。

进入普渡寺片区,看到远方庄严肃穆的寺庙顶塔,白露珠眼神一顿,脚步慢了下来。

“紧张了?”见到她走路速度变慢,贺祺深笑问。

白露珠睫毛轻垂,摇了摇头,脚步加快进入象罗胡同。

江铜北面原先是未开垦的荒地,因此在建设四合院片区时,不单每栋院子面积广,沿街道路都留的格外宽敞,不是首都市中心那种夹道斜街细竹竿,是名副其实的宽街大道。

街道种了两排杨树,一栋栋朴素简洁的青砖小门楼印入眼前,远看家家户户都差不多,走到门口才能发现各家门楣砖雕不同,大多数雕刻万字锦,少数人雕刻着兰花竹叶锦。

一路走到底,里面还藏着一座显赫气派的金柱大门庭院,非四合院的小门楼可比,放在古代,那是王府才有的门楣。

这栋房子自然不是从古代传下来,而是一个大资本家喜欢国风宅院,早早花钱买了一块荒地,建了这座房子。

进入六十年代后,大资本家被打成右,宅子归了国家,象罗胡同存在之初,就是围着金柱大门宅子建成。

胡同住了人,就有了生活气息,中间最粗的一棵泡桐树底下,就相当于‘象罗老年活动中心’,三五个老头围着下象棋,争得面红耳赤,几个老太太围着坐在一起剥着豆子,耳朵自动屏蔽旁边的声音,聊着家长里短。

“哟!祺深,对象来家里啦?”

头发花白扎成小揪卡在后发际线的老太太,见到两人,立马站了起来,“真俊,真白,一看就是有福气的姑娘,多看几眼感觉就能蹭不少福气。”

老人说的话让人听了打心里开心,谁第一次听了都会当真,白露珠当初也不例外,后来才知道这位冯奶奶说话一向过嘴不过心,表面专挑别人喜欢听的话讲,转头又能和别人一起偷偷嚼舌根。

白露珠乖巧一笑,贺祺深听完笑的眼睛眯起来,和气道:“冯奶奶,您今天没睡午觉?”

“才刚吃完饭,还没到时候。”冯老太太瞧着两人手上拎着东西,“这是给家里人买的?孩子真好。”

媳妇又被夸了,贺祺深平常不太爱搭理这些老太太,今天格外有耐心:“哎,是我对象给家里长辈买的。”

看着他还想停住脚步多聊几句的样子,白露珠暗自加快脚步,拉开一小段距离。

冯老太太三步并作一步紧紧跟着两人,“那行吧,我刚看到你爸今天中午也回家吃饭了,现在应该还没放下碗筷呢。”

白露珠心下微叹,就知道冯奶奶要跟着去凑热闹,偏偏贺祺深不但没看到她的暗示,还跟人家聊个不停。

贺家在左排第六,同样是朴素简洁的小门楼,门楣雕刻的是竹叶锦,贺老爷子拿到房子自己出钱额外请人打了一扇屏风。

屏风在进门后就能看到,青砖制成,刻着几颗完整的竹子,代表的是清正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