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纸包火(第4/4页)

“个人荣辱,何足惜哉?”崔迟川亦是长叹一声,道:“惜者,家国蒙受大辱,屈于胡虏之下。”

何良远道:“我知崔公为人,南汉山城之役,孤城守围四十余日,命脉断绝。贵国主若守匹夫之节,则宗社必亡,生灵必尽。崔公一力主和,使宗社得以延其血食,生灵得以免于鱼肉,实为大功一件。”

是客套话也好,是真心也罢,崔迟川却不愿受此夸赞,摆了摆手,带着喟叹的口吻道:“当时金叔度主战,在国主面前将我写好的国书撕裂,痛哭不已。何公可知我是如何回应他的?朝廷须有裂坏此书之人,而如我者亦不可无也。”

何良远点点头,道:“是啊,我等为臣子,有人须主战,有人须主和。皆是为生黎社稷,何有忠奸之分?”

他亲手倒了一杯酒敬崔迟川,道:“丙子胡乱之后,建虏要求朝鲜出兵攻打我大楚,是崔公一力斡旋,消解此事。又多次放我大楚军民归朝,暗递情报……为此,崔公被建虏押往沈阳拘禁六年,犹不改一片丹心。

此番建虏令朝鲜出水师攻打山东,又是崔公出面阻止此事。朝鲜人骂你是‘亲清派’,是小人,是奸臣。如此种种义举,是吗?!他们不知你,我何良远身为楚臣,却知你高义,这杯酒,聊表敬意。”

回想起被拘禁在沈阳的光阴,崔迟川神情更悲,用颤巍的手捧起酒杯饮了一口,作了一首诗。

“完璧微功何足称,负荆高义是难能。丈夫心事如春水,肯许中间着点冰。”

两人虽一个是楚朝人,一个是朝鲜人,但文化相通,其实极为契合。

在何良远眼里,崔迟川比如今楚朝许许多多人都更像汉人士大夫。

——朝中真是太多粗鄙之人了,远不如朝鲜士大夫高雅。

寒暄到这里,崔迟川谈起了今天来见何良远的正事。

“贵朝靖安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此人物,可谓天佑华夏啊……靖安王屡建奇功,已杀得建虏胆怯。老夫在沈阳时有一旧识,今日方至汉城,言建虏宗室已有投降称臣之意,何公可愿见他?”

何良远闻言,又惊又喜,瞬间站起。

“崔公所言……可是真的?!”

……

这夜话到最后,崔迟川苍老的脸上也泛起些期盼与喜色来。

“老夫恐是时日无多了,有生之年若能见到华夏中兴,朝鲜不必再屈膝与胡虏,死而无憾矣……”

……

济南城,靖安王府。

王笑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布木布泰写给淳宁的信。

这又是一封长信,详详细细地记录了他在永福宫里那些事……活脱脱是一部清宫秘史……

这信还不止一封,秦小竺和缨儿她们也都收到了……

王笑觉得自己的思路都一下被打乱。

家里几个女人哭哭啼啼的,让他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想事情。

秦小竺说要去京城把布木布泰杀掉。

缨儿问他“少爷,真是这样吗?”

钱朵朵倒是还好,一直低着头。

淳宁和唐芊芊似乎是生气了……

王笑倒也能理解她们,她们那么好强,发现自己的男人被人家……

“好烦……”

过了一会,有锦衣卫番子过来回复,王笑忙问道:“查到了没有?谁把信递给淳宁的?”

“禀靖安王……还在查,应是知事院中某人……”

王笑挥了挥手,愈发不悦。

接着,顾横波过来求见。

顾横波偷眼看了王笑两眼,眼神里却还藏着一点兴奋之色。

“靖安王,下官查出来了,是姚容给殿下递的信。”

“姚容?这是谁?”

“是知事院司员,也是忠勤伯的孙女。”

王笑道:“姚文华的孙女?”

他不露声色,又问道:“锦衣卫都没查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顾横波道:“事情一出,下官就觉得是姚容所为,故而有所留意。”

“知道了,你做得很好。”王笑点了点头,道:“让明静来见我。”

“左大人正在见殿下。”

王笑心知肚明,这顾横波就是故意挑这个时候来见自己。

这女人看起来就是一副乐得看自己后院起火的样子。

……

顾横波确实对王笑后院起火感到雀跃。

她知道自己火中取栗的时候到了。

前阵子一直打仗一直打仗,她一身技艺毫无用武之地,都快急死了。

现在可不一样,王笑一直风平浪静的后院可算乱起来了,女人们勾心斗角……这才是她擅长的战场啊。

她就知道姚容那个蠢姑娘迟早要捅出事给自己收拾,却没想到能捅出这么大的事来……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靖安王,下官觉得,殿下她们并非是在生你的气,更多的还是在心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