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第4/5页)

……不得不说,在涉及到吃的方面,他们永远都表现得那么积极。

“这个,算是特产吧。”苏凉默归默,但还是简单解释了起来,“这种食物也叫寒具,为什么呢?因为它起源于一个禁火不能吃热食的节日……对,就是‘寒食节’……”

苏凉就地坐了下来,在脑子里搜索着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缺少一些相关的基础概念,所以苏凉每次解释起这种涉及风俗或典故的东西,都要设法简化叙述,以避免一个问题还没讲清,又引出更多的问题。

搜索完毕,她缓缓开口:“‘江南寒食无烟火’,这里的寒食,指的就是寒食节,寒食禁火,所以‘无烟火’……”

“江南?”一旁黑乌却蓦地抬起了头,“说起来,苏凉你上次言灵战遇到的那个园林,应该也是‘江南’的?”

“嗯,对,那种苏式园林,就是江南特色之一……”苏凉顺着解释了句,忽然觉得不对,“等一下,你是怎么知道,那是一个‘江南园林’的?”

不管是在节目中还是节目后,她都很确定,自己并没有提到过类似的词。而唯一提到过这个词的,只有一个地方……

果然,下一秒,就见黑乌的表情尴尬了起来。

“啊,这个,怎么说呢……”他和莎拉蒂对视一眼,不好意思地抖了下头顶的冠羽,“我小说里看的。”

苏凉:“……”

“《桃花诗源》?”她向黑乌求证道。

“诶,对,就那个。”黑乌“嘿”了一声,“我本来也就随便翻着看看,没想到写得还挺有意思的,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里面正好有写到一种叫‘江南园林’的建筑。“江南”这个词,黑乌记得苏凉是经常提到的,在那些柔美婉约的词句里,也时有出现。出于好奇,他就留心多看了几眼,结果发现那书里的描述,和苏凉之前节目里遇到的那个建筑还真是挺像……

“所以我就猜,那个你用来困住布烈的漂亮院子,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江南园林’。”黑乌最后总结道,“原来真的是吗?那也太巧了。苏凉你看过自己的节目回放吗?里面好多观众都特别喜欢那个‘园林’,哪怕捏着鼻子代入布烈视角也要去看,都赞不绝口的……”

当然,那个“江南园林”本身也值得这样的赞美。黑乌自己就将有它的镜头反复看了好多遍,后来看到《桃花诗源》里的描述,又对着看了一遍,感触更深——什么“叠石理水”、“咫尺山林”、“移步换景”……

都太绝了!

另一边,苏凉听了黑乌的话,却是微微一怔。

她之前心绪不定,也并未往这个方面想,但现在经黑乌一提,忽然就觉出不对了。

她前脚刚在节目里触发了园林场景,后脚那个新发布的故事里就出现了“江南园林”,还加以细细的介绍和描述。这未免也太凑巧了……

似有什么倏忽划过脑海,苏凉蓦地瞪大了眼。

她好像突然明白,为什么那个故事,要抛开真实的时间轴,而采取手游设定一般的麻烦写法了。

——因为它实际想展现的,本来就不是时间轴,而是“元素”。一些可以随着作者笔触,可以随时调用的元素!

苏凉在脑子飞快地过了一遍自己看过的七章内容,越发肯定自己的猜测——在那个非线性时间轴的故事里,目前已经出现了对竹笋的介绍、对荔枝的探询、陶渊明对菊花的盛赞,苏东坡对猪肉的真爱……

而这些,全都和苏凉以往在练习场或赛区里,使用过的诗句有关。

这个作者,他是在提取苏凉用过的元素,然后在自己的笔下世界里,将它们调用、展示,进一步地介绍,使它们更加容易被理解,更加深入人心……

——他是在帮自己。

这一刻,苏凉终于意识到了这点。

古诗文传播得越广、普及得越开,越被人们喜爱和接受,对言灵战中的苏凉而言就越有利。然而这些诗词里往往自带着壁垒,那些典故、概念,即使有着万能翻译器作为辅助,即使苏凉反复解释,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理解起来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她给出的信息又大多是碎片化的。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长尾星队的综合实力,不是科普讲课,因此练习场里给出的知识点往往很散,针对性很强,不利于观众整体把握——说得简单点,就是苏凉目前只能呈现出树木的秀美,却难以展现树林的壮阔。

然而现在,她多了一个老乡,那个老乡在写一本书。

书里有墨客三千,有典故起源,有清楚的事件脉络,有生动的人物展现。

跟着主角的视角,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能更清楚地理解到,从初唐到晚唐,诗词的整体气质为何一再变化,不同“区域”里的文人是如何彼此影响;东坡词里的豁达,是在怎样的颠沛流离苦难郁闷中磨砺而出,那个名叫李清照的女子,为何有的诗文甜美,有的溢满愁苦,有时却又透出一种别样的刚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