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4页)

慕楠道:“今年会不会又是要热一年啊?就像最开始热起来的那一年,然后以后这就是规律,热一年半,下半年的雪,再热个一年半。”

秦淮点了点他的额头:“谁知道呢,现在这气候,已经没有规律可言了,热就热的过,冷就冷的过吧,不过木柴煤炭这些,还是要准备准备了。”

木柴是没有了,现在植物存活率太低了,猴山那边还有几片绿色的密林,但也仅剩那么一点绿色了,青荷就更别提了,本来一眼望去山顶还能见到点绿,现在全都烧干净了,比猴山还干净,想要木头,恐怕得要去市中心淘了。

煤炭这些倒是可以买,但要预定,估计不少人算着时间,想着去年是六月份开始冷,今年说不定也会这样,所以五月份的时候,煤炭价格一度涨到天价,当然涨价的都是走私人关系的,官方不涨价,但都排着队等着在,等排到队伍了,怕是冬天都要过完了,根本买不着。

结果等到六月底了,气温丝毫没有变化,尽管没有继续往上攀爬,但一度也没有下降,蜂拥买炭的热度这才降了下来。

无论今年是否会有冬天到来,秦淮觉得煤炭可以开始存了。

等秦淮联系去年送煤炭那人询问是否有货和价格的时候,因为市中心市场的冲击,反倒是让煤炭价格降了不少。

经历过一次那么严寒的冬天,很多人宁愿今年多准备一些过冬的物资,也不想去挤大暖房了,尽管在里面冻不死,但一连几个月上千人集体群居的生活,并没有比寒冬好熬多少。

去市中心淘金的那些人,有势力有团队的,目标放在一些工业物件上,机器钢铁这些,其他的值钱东西要是能遇到,那都是一些额外的收入。

但除了团队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单独的,或者三两人一起淘金的,而这些人的目标就放在燃料木材上。

木头不怕晒,尽管被水泡过,晒干一样可以燃烧,市区那边无论是办公还是住房,各种家具多半都是木头的,这些处理一下就是能烧的燃料,而且是白得来的,又卡在一个去年冬天到来的时间线上,市场还是很大的。

大堆的木头被运送过来,随便请几个人手动劈一下,然后论斤卖,多得是人买。

木料冲击了居住区,煤炭的价格自然就下降了,有便宜的木头可以买,谁会愿意买贵的煤炭,不过煤炭的价格再怎么低,也低不过一整个市区不要钱的木头。

但慕楠对便宜的木柴没有半点心动,倒也不是他物资丰富不差钱,而是谁知道某一块木头曾经是不是砸死过人,或者跟尸体密切接触过,他宁愿用贵一点的煤炭。

他这么一说,蠢蠢欲动想要买木头的简初和宋嘉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盘算着家里的钱,宋嘉叹气:“算了,贵就贵吧,就当花钱买个安全了。”

虽然知道政府解封了市区,证明市区安全了,不会再有病毒之类的了,但大概是心理阴影吧,当初病死了那么多人,他们一路迁徙过来的时候,好多人走着走着倒下后就再也没能起来了。

还曾经遇到过看到他们一行人路过,身上带病疯狂扑过来求救的,那人身上满是破裂的脓包,脸上红肿到五官都扭曲了,没胆量死,只能痛苦的活。

那人的模样太让人印象深刻了,所以慕楠一说万一那些市区拖过来的木头上沾染了什么病,岂不是得不偿失,虽然这些木头最后都是要丢火里烧的,能被运进来肯定是经过处理的,但烧之前总要用手拿吧,总要堆放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吧,想了想还是太危险了,就不贪这个小便宜了。

这一次女生那边也加入了合资购买行列,估计她们的存货的确不多了,头两年闭门不出的应该都消耗了,这一年才开始努力赚钱努力适应外面的生活,至于蔡家,还在纠结买不买。

他们不太希望今年的冬天这么快的来,吴峥家兄弟两是个挺好的人,但夏天楼上楼下的住着相互并不怎么影响,但如果是冬天,有电还行,地暖开着就能熬过去,要如果没电呢,他们又要怎么熬,总不至于在人家家里再盖一个暖炕吧。

在这边申请的房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了,建房的速度短期内负荷不了整个康云无房居住的人口数量,所以纠结再三,蔡家决定买就买一点,不买太多。

如果冬天真的来了,他们就想办法弄个炉子取暖。

看着大货车开进小区,秦淮和喻子柏在那儿清点数量,宋嘉忍不住朝慕楠道:“老实说,你哥是不是早就算好了?”

慕楠不明所以:“算什么?”

宋嘉:“算市场啊,我们去年买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还是积分,还没换成新币,是一积分十斤,算成钱的话就是一块钱十斤煤,一个煤炭重两斤,现在私人之前最高价的时候是五块钱十斤煤,算起来就相当于一块钱一个煤,贵的离谱还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