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最后的问题(第2/4页)

更可悲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年轻人尚未识破杰斐逊其人的真面目,只因被他那句“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打动就爱屋及乌,将他奉若神明偶像来崇拜——就像从前的乔安。

一念至此,年轻的法师感到既凄凉又好笑,无言的摇了摇头,转身便走。

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呼唤,脸色颓丧的杰斐逊先生,小跑着追上来。

乔安驻足转身,冷冷望着这个从偶像神坛上跌落凡尘的男人,看他还能说出什么虚伪的话。

“乔安……有件事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不知该不该问。”

“有话直说。”

“我记得当初你离开莱顿学院的时候,曾对我说要去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关于人生意义的答案,孩子,我知道你瞧不起我,我也不值得你尊敬,可我真的很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有没有找到那个问题的答案?”

听了这话,乔安莫名感到鼻子发酸。

再次审视对面那张憔悴而恳切的面庞,年轻的法师轻声叹息,心头的怨气全都烟消云散。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校长先生,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找到终极答案,只有一个初步的结论。”

乔安仰望夜空,免得泪水滑出眼眶。

“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承担人生无意义的勇气。”

附录 5分硬币的另一面

·史料:杰斐逊落荒而逃(《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另一个让杰斐逊在学术界风光不再的原因是埃里克·麦特里克1970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评论了杜马·马隆和梅里尔·彼得森刚出版的杰斐逊的传记。

麦特里克略带冒犯地提出,对杰斐逊充满崇拜、庆贺其丰功伟绩的做法是否应该缓行。

他问道:“我们是否还应该考虑到杰斐逊性格中还有些特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算不上英雄行为?”

这不仅仅指他(杰斐逊)对奴隶制的公开支持。身为弗吉尼亚州州长,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未能组织民兵开展有效斗争,而是在气势汹汹的英国部队来临之前,丢弃蒙蒂塞洛骑马逃窜,这件事是否是英雄行为?

1807年的《禁运法案》(AmericanEmbargo)又是如何失败的?

杰斐逊坚持经济制裁会把美国从战争之中解救出来,全然不顾种种现象表明这种制裁的唯一作用就是摧毁美国经济。

……

·史料:杰斐逊的心结(《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杰斐逊曾在1779年到1781年任弗吉尼亚州州长,第一件事就发生在这个两年的任期内。

此时,弗吉尼亚正处于战时紧急状态,经济、后勤、政治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最精明能干的政客也只会心生畏惧。杰斐逊本人喜欢安静的书斋生活,让他承担州长的重任,显得太不是时候了。

纵使杰斐逊百般努力,弗吉尼亚的经济还是一片混乱,大陆军在本州的征兵人数不足。杰斐逊批准弗吉尼亚最精锐的部队远征底特律,但徒劳无功。

很快,英国军队在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的率领下从切萨皮克湾长驱直入,横扫弗吉尼亚,将首府里士满付之一炬。

更糟的是,康华里将军麾下一队骑兵部队突至夏洛茨维尔,差点在蒙蒂塞洛抓住杰斐逊。

整个弗吉尼亚都在议论杰斐逊最后一刻骑马逃跑的可耻行为,这很不公平地暗示着他胆小怯懦,玩忽职守,让整个州陷于英军的铁蹄之下。

弗吉尼亚州议会甚至通过决议,对他的行为展开调查。后来调查不了了之,最终的决议正式赦免了他的一切不当行为。

虽然战争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但杰斐逊作为领导人难辞其咎。失败的污点伴随了杰斐逊的一生,当他1796年和1800年两次竞选总统时,这些事总会再次发酵。

杰斐逊意识到自己性格敏感,不能适应危机时期人们对领导人的苛刻要求。至于这段经历对其情感上的影响,杰斐逊向朋友吐露道:“这伤痛刺骨,一生难愈,只有进了坟墓方可了却。”

……

史料:杰斐逊的种族主义(《杰斐逊传》(美)约瑟夫·J·埃利斯)

一直以来,杰斐逊最令人反感的一点便是他深信黑人天生低等,无法与白人和平共处。

控方的主要观点来自历史学家保罗·芬克曼(PaulFinkelman),当时执教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主要的指控是针对杰斐逊的虚伪。

芬克曼指出:“因为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对他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场做出考评时,要考虑的不是他是否优于同时代最恶劣的势力,而是他是否领导了最优秀的那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