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普布利乌斯(第2/2页)

乔安远离人群,默默旁观这出闹剧,仿佛坐在剧院里,观看舞台上的滑稽表演。

被小报谣言煽动起来的学生们拿他的办公室和人偶撒气,他可以理解,谁又没有年轻冲动过呢?

然而凡事总要有个底线,乔安希望这场闹剧适可而止,如果狂热的学生们试图对他本人或者他的师长亲友动手,他就不能再隐忍退让了。

校园中的僻静角落,乔安拉低斗篷兜帽,双臂交叉环抱,倚着一株大树看热闹。

这时闹事的人群中央突然发生骚动,艾伦奋力推开人群,怒气冲冲的脸庞涨得通红,身后跟着同样满面怒容的托马斯和爱德华。

三人不顾学生阻挠,冲向火堆,把象征乔安的“活化稻草人”抢救出来——已经被烧焦了半截。

艾伦扯高嗓门反驳小报上那些对乔安的诽谤,试图澄清真相,劝说狂躁的同学们冷静下来。

然而他的努力毫无意义,根本没人理会,反而使自己置身险境,被愤怒的学生们当做“阴谋家”的同党,冲上来对艾伦、爱德华和托马斯发起围殴。

……

·备注:普布利乌斯(Publius)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普布利乌斯”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笔名。

就我个人浅见,美国诸多“国父”当中最具远见卓识者,非汉密尔顿莫属。

事实上,写这本书之初,我一度想把汉密尔顿作为主角的原型,虽然后来放弃了这个初衷(主角的孤儿身世算是原设的痕迹之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伟大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敬意。

……

·史料:出版自由与“安全委员会”(《自由的流亡者》【美】马娅·亚桑诺夫)

1776年1月,托马斯·潘恩发表了题为《常识》的小册子,咄咄逼人、掷地有声地为北美的独立与共和制辩护。

英格利斯随即写出了一本小册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反驳潘恩的观点,题为《公正地论述北美的真正利益所在》。

潘恩的文本匿名出版时署名“一个英国人”,但出生于爱尔兰的英格利斯却在自己出版的小册子上骄傲地署名“一个北美人”。

英格利斯希望潘恩的小册子“像其他文字一样被世人遗忘”。但事实上,它甫一出版便轰动一时,据说单是1776年一年就售出了50万册,相当于每5个北美人便拥有一册,正是这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人一边倒地拥护独立。

相反,英格利斯的小册子却被印刷商全数收回并付之一炬,英格利斯谴责这是“对出版自由的无情践踏”。

更多的冒犯随之而来。“纽约安全委员会”命令国王学院里倾向效忠派的董事们把学院的图书馆清空,好把整个建筑变成大陆军的军营。

1776年5月,被怀疑是纽约效忠派的人们被赶拢到一处,被迫上交了他们拥有的全部武器。随后的那个月,更多人被暴民抓捕,“被迫骑在木棍上,赤身裸体,身上伤痕累累。许多人被迫逃离了城市,再也不敢回来”。